特約內容

從心出發 告別情緒病的兩道良方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香港一直被視為「壓力之都」,生活指數高企,工作時間冗長,大多數人都活在壓力下,繁華都市背後隱藏不少情緒危機。當中抑鬱症及焦慮症是常見的情緒病,每六名香港人中,便有一人會患上。而女性患上抑鬱症的比率更是男性的三倍。然而面對這個「都市病殺手」我們應該分別從醫學治療及關懷出發,雙管齊下,協助患者擺脫情緒病。

由關心開始 聆聽心聲

患上抑鬱症的人會情緒低落,缺乏自信,做事沒有動力,身邊的朋友若不理解他們的病徵,會認為他們只是心情不佳,面對挫折就放棄人生,純粹鼓勵他們樂天面對事情就以為可以解決問題。但這些誤解常常令患者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別人的輕視及不理解,他們會感到孤單無助。同時他們會因為病情而感到內疚,不知如何面對家人及朋友。

情緒病患者雖然有藥物治療去控制病情,但作為他們的家人及朋友,其實我們也能協助,舒緩他們的鬱悶心情。當患者願意傾訴時,我們要聆聽他們的內心說話,陪伴在患者身邊,與他們一起面對。另外,我們也要細心留意患者的情緒起伏,不要以個人的主觀角度去批評他們,記得從患者的處境去設想,體會他們的感受。只有透過同理心,經過適當的溝通,打開他們的心扉,才能真正給予他們支持。

尋求治療 打破謬誤

我們除了要關心患者,也要為他們尋求專業的治療方法。而藥物及心理治療是兩大主要醫治情緒病的方式。不過有些患者在治療前,會對服用藥物及療程有不同的疑問及誤解,現在不如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釐清這些謬誤。

藥物的副作用問題

接受藥物治療最怕產生副作用,例如體重增加、睡眠失調及頭暈等。不過目前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已經減輕,未必會令患者有以上的不適或影響。而且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特性,患者不妨諮詢醫生,選擇合適的藥物。

有些人會不清楚服藥的療程及時限,誤以為要一生受藥物控制,或因稍見好轉就停藥,未能達到效用。事實上,患者一般服藥六至十二周會接近痊癒,但為免復發這段時間不能太快停藥,仍需要由痊癒開始持續服用一年去維持治療。只要依照醫生指示,定時服藥,完成整個療程,便可以有機會完全康復。

而在接受治療後不久,有人會因未見成效就放棄療程。其實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治療,因為未有遵守醫生指示或療程時間不足都有機會引致無效。而且有些患者更要試用幾種不同藥物,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療程,所以大家要以耐性面對治療,堅持下去才能痊癒。

情緒病在現今社會可謂是隱形的禍患,我們只有正視它的病徵及嚴重性,及早治療,才能對症下藥,完全康復。除了心理及藥物治療,我們亦應該多關心情緒病病人,協助他們走上痊癒之路。而「情緒動力聯盟」為了關懷情緒病患者,以短片分享資訊,鼓勵他們及早走出陰霾,亦希望大家將關注情緒病的訊息傳播出去。

 

 

 

用心聆聽情緒病患者的心聲,是支持他們的第一步。
聽取醫生的意見,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