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耍男.上】赴京雜技團跟操 夢想入馬戲團:我不只想娛樂世人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訪問這夜Patrick在公園空地示範扯鈴,一個小孩圍觀大呼:「嘩,叔叔你好勁呀,你練咗幾耐呀?」這個別人看來技藝純熟、被稱呼為「叔叔」的少年長得一臉稚氣,才不過21歲,卻練習雜耍快10年,扯鈴是他強項,拋波和轉碟也難不倒他。
他夢想成為雜耍表演者,去年暑假上京到中國雜技團學藝,師傅讚他「骨格精奇」,是表演倒立的好材料。Patrick眼見那裏的孩子自幼便被送進雜技學校,精通倒立、軟骨功等技藝,日後以表演雜技維生,自己生在香港又有沒有這個可能?
攝影:高仲明

Patrick問那圍觀的小孩幾歲,他屈指一算,那八歲小孩還未出生,自己已在苦練雜耍,至今將近十個年頭。聽來似乎故事辛酸,Patrick卻說:「我很平凡。叻過我嘅人有好多。」他叮囑記者不要寫得誇張,雜耍不過一門普通玩意,可是易學難精;他回答那孩子「不斷練習就做到㗎喇」,像哥哥當年一樣……

八歲小孩稱呼Patrick「叔叔」,對他的「奇技」很好奇,也有家長在一旁對孩子指着:「嘩,你睇下哥哥幾勁。」

愈練愈沉迷 上YouTube自學

那年中一學校要求「一人一藝」,同學參加非洲鼓、跆拳道、射箭班,Patrick取來一個扯鈴上下拉動,覺得好玩,就在「雜耍班」一欄填上自己的名字。他說拿着表演道具轉呀轉,拋呀拋,玩上手很有「喜悅感」。

這大概因為一個小小的扯鈴其實很易拉動運轉,「玩幾個鐘已懂得拉上扯下,但它(扯鈴)的變化好大,想玩花式需要苦練。」於是,當同學夠鐘落堂擱下道具走人,只有他天黑還在練習。學師一年後,他懂拋球和轉碟,並希望鑽研扯鈴招式。興趣班導師所教的對他來說太淺易,他每次也跑回家開網上短片自學,每個動作跟着做幾遍,就學會高空拋鈴、「螞蟻上樹」等經典招式。

「嗰時學校仲會搵我表演示範。全校十幾個人玩,我已經係最勁嗰個。」誰知一山還有一山高,中二暑假參加商場一個小比賽大開眼界。「見到佢哋啲招式嘩咁勁嘅,我都好想做到呢啲高難度動作!」與高手比賽後那天,他拿着扯鈴繼續練習,練到木棍磨損手皮,又累又餓也不准自己休息,心裏只想盡快超越對手。

苦練10年,Patrick如今已能隨意做出一些複雜的扯鈴招式。
+4

玩雜耍給他自信 如何變成職業?

經過幾年苦練,他高中時已玩扯鈴至出神入化,摘下兩屆學界冠軍。他自言兒時是個跳跳紮的「百厭仔」,學雜耍讓他專注又自信。「在台上那刻得到很多人注視和掌聲,看着我表演,我整個人自信起來。」後來他看到外國馬戲團來港巡迴演出,發覺當中也有雜耍的元素,想着自己將來有沒有機會成為馬戲班的一份子。

Patrick知道內地有各種大小的雜技團,團員以表演作為職業,每天練習等如上班,與外國的馬戲團相似。去年他從一個懂軟骨功的香港友人口中得知,北京有間雜技學校,公開讓外人報讀跟操。與運用道具的雜耍不同,雜技多用身體表演。「我想了解一個表演戲班怎樣運作,所以想也不想就報名。」

Patrick來到雜技團跟操,導師沒善待他亦沒強逼他完成什麼動作,「他覺得我做到,會叫我頂住頂住,撐多一陣。」(受訪者提供)

北上拜師學藝 跟雜技孩子學「頂功」

他花6,000元人民幣學費,遠赴京城見識見識。那是一間內地規模較大的雜技學校,不少知名的雜技人也出身那裏。那些孩子「練功」多年,最年長的10來歲,在學時已踏上台板表演,準備日後加入雜技團,Patrick與一班同來跟操的「海外生」體驗群體生活,親眼目睹雜技孩子的神功奇技。

「有晚我在洗衣間遇到一個小孩,我隨口問他懂不懂倒立,他當場做給我看。我不禁嘩然。」Patrick說這班孩子自幼從「腿功」、「頂功」和「腰功」學起,練好踢腿、倒立和身體柔軟度等基本功後,再因應身體特徵被分班,分別再精練這三種「功」。「例如有些手長腳長就會表演倒立,因為做出來好看。」

Patrick的目標是一個月練好單手倒立,雜技師傅亦認同他身型十分適合。他回想童年在公園看到阿叔玩倒立,自己也跟着倒到,以為多少也有點雜技天分。「結果,當我倒立撐到兩分鐘覺得自己已經好叻,原來那些孩子練倒立撐到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也是等閒事,他們覺得做到那些動作是很平常,為什麼你做不到。我深深體會環境真的很影響一個人,他們習慣了辛苦,不知道什麼叫輕鬆。」

Patrick問贏過獎又如何,「雜耍在香港不過被視為業餘興趣。但我想變成我的專業,能糊口的專業。」

刻苦練成高難度動作 又是否享受表演?

Patrick想過若自己生於內地,爸媽可能會送他往雜技學校,他便能像這群孩子般厲害,當上雜技人。跟操那一個月,他「頂住頂住」不斷苦練,才勉強做到師傅要求。「成功真的沒有捷徑,當初以為有什麼奧妙之處,掌握竅門就能好快做到,但原來他們真的自幼刻苦訓練得來。」

「但即使他們做到練到,亦不會感到特別快樂或難過,只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學業家課,以及日後的生計。」Patrick說。孩子學滿畢業後,一生就在雜技團重重覆覆表演那些高難度動作。「我驚嘆他們年紀輕輕已技藝高超。但不斷追求技術水平,一場精彩表演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呢?」Patrick看過一個外國小型馬戲團的表演,發覺沒有動物、沒有火圈,雜技人自信滿滿地表演簡單動作,依然令觀眾拍案叫絕。

看過一些外國近年的馬戲表演,Patrick認識當中有雜耍元素,亦著重表演者的創作和演出設計鋪排。

終極志願:創作具舞蹈元素的馬戲表演

當年不斷奮力練習高難度扯鈴招式,直到有天Patrick發覺自己永遠亦不能超越他人,「因為世上叻過自己的人有好多。」如今他視雜耍為一齣表演,不止為娛樂觀眾的表演。他在網上翻看當代馬戲團表演片段,「傳統馬戲團的確為娛賓,我也曾以為入得馬戲團的人都要好勁,能做各種高難度動作。」

但時至今天,Patrick說不少西方馬戲班講求創作,包含雜技和雜耍元素,並配合舞蹈以劇場形式演出,觀眾或看不懂表演者的藝術心思,卻依然鼓掌欣賞。「我也想在馬戲團表演。」他立下志願,學跳現代舞兩年,去年獲演藝學院取錄,只願有天結合雜耍強項,創作一齣贏得觀眾掌聲的馬戲表演。

Patrick說玩雜耍有種快感:「你能快速拋出或拉扯手上的道具,做出一連串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