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區人均兒童遊樂場面積全港最低 梁耀忠:細路開心權利都失去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小朋友放學後最喜歡到遊樂場瀡滑梯、盪鞦韆,然而這種每日路過偶遇的風景,會因應各區人口及地理分佈,遊樂場面積而有所出入。上集,我們提到葵青區是全港18人均兒童遊樂場面積的地區。而在幾位葵青區區議員的眼中,兒童遊樂場的問題,其實源於整體社區休憩設施不足。
街工的葵青區議員梁耀忠、黃潤達、周偉雄,及民主黨的吳劍昇都認為,長遠而言,重新規劃、整合現有的休憩設施,才可便利兒童。梁耀忠更指出,香港應該成立兒童議會,讓社會得以聆聽兒童的需要。

細路沒發聲機會 倡設兒童議會

民主黨區議員吳劍昇說,葵聯邨入伙後,陸續收到街坊反映意見,要求增加休憩用地及設施。「始終新搬入的以後生家庭為主。有部份本身已經有一個小朋友。搬到新居可能安頓下來,大家心安,數年內或會有第二、第三胎。這區的確需要專屬兒童的設施。」他又認為,地區行政上,葵青區雖然被劃入為新界的一部份,但其實與九龍區相似,地少人多。他說,除非移山填海,否則葵青區的用地大多都已經發展,難以找尋新的土地。

街工、葵青區議員梁耀忠批評,現時葵青區不少新落成的屋宇,如改建警察宿舍的葵翠邨,屬於「見縫插針」式建屋。「不是反對建屋,而是落成後,連基本社區設施也沒有。小朋友將來會好煩,困在家中,開心的權利都失去。」

用地以外,還有設施的問題。梁耀忠及黃潤達同意,區議員雖能聆聽民意,反映街坊訴求,但參與的以成年人為主,過程中兒童的聲音或會被忽視。梁耀忠建議設立「兒童議會」。兒童議會是法定組織,源於瑞士的琉森。 當地7至14歲的兒童,透過參與議會,討論兒童政策。政府官員則列席直接聆聽訴求。英國同樣有名為「青年國會議員」計劃。11至18歲的青少年一人一票參選。這些議員負責反映選區內青少年的意見,也能夠直接與國會議員見面,反映訴求。而香港則於92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但是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渠道讓兒童表達意見。

根據立法會文件,康文署管理、逾600個公共遊樂場中,以葵青區最少人均遊樂場面積。(陳銘智攝)

隱世葵涌公園開放無期?

考慮填海之前,其實葵青區有個隱世大公園。佔地27公頃的葵涌公園是前區域市政局餘下的一項基建工程,於1992年初完成,基本設施包括行人徑、街燈、廁所及行政辦公室,可見公園已具規模。公園開放前因發現沼氣氣體,交由環保署監測,直到2000年交回康文署接管。不過,目前公園只有4公頃建為國際小輪車車場,其餘部份一直未有確實開放日期,規劃進展緩慢。

公園範圍大,本應能夠容納更多兒童遊樂場。然而區議員梁耀忠說,這兩個公園,要不還沒開放,要不偏僻不易到達。他說,中葵涌公園依山而建,公園沒有廣闊平地,而且遠離葵芳。「葵涌公園同樣偏僻,沒有多少街坊知道這個公園。即使知道,要去到也不容易。它隱藏在工廠區中間,進了門口,還得上一段斜坡路才到達公園的大草地。一家大細行完都累了。葵涌公園適合晨運客,但一家大小假期享樂,就不大好。」

他認為像添馬公園的草地,便是適合合家歡玩樂的公園類型。除了兒童遊樂設施外,只要一大片沒有障礙的平地,就能夠令小朋友玩追逐遊戲。「其實以現時的休憩公園來看,面積大的卻難以吸引家長和小朋友使用,他們可能會有種受騙的感覺。」

要去葵涌公園玩隨時等到變大人

黃潤達則指,葵涌欠缺市鎮公園。儘管葵涌公園偏遠,但他認為,只能指望公園開放後,交通配套上便利街坊到達。事實上,今屆葵青區議會有工作小組跟進葵涌公園開放時間。成員之一的吳劍昇卻說,按進度,公園離完全開放,可能還需要接近10年的時間。「到時候,搬進來的那群小朋友,都長大成人了。」他苦笑。

梁耀忠指現時法例無法監管倒泥活動,促請政府修例。(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倡休憩設施向高空發展

遠水不能救近火,那麼葵青區小朋友該去何處玩樂?同樣是街工的、服務葵盛的區議員周偉雄認為,葵青區自70年代開始有公營房屋落成,近年除了「插針樓」落成而欠缺整全社區設施配套外,也面對舊屋邨老化和重建的問題。事實上,葵盛西邨於13年列入22個具重建潛力的舊屋邨之一,但至今未有確實時間表。

「數年前,我已經帶葵盛東邨的街坊到葵涌公園視察。他們當中有住了60年的婆婆,直指從未知道有這個大公園,但是,街坊都很歡迎有新的休憩空間開放。」周偉雄說。

吳劍昇、黃潤達與周偉雄分別認為,除了開放葵涌公園外,重建或翻新現有的設施,亦能協助居民享受更好休憩空間。例如改建體育館、泳池為綜合社區大樓,向高空發展,提供不同的社區設施如室內兒童遊樂場、街市、圖書館及不同的社區機構辦事處。

「現時不僅是兒童遊樂場,各種社區設施也相對零散,較難吸引居民使用。相信透過綜合社區大樓,可以收納更多設施,吸引家長前往。集中於區內相對方便抵達的位置,一次過解決他們和小朋友的需要。」黃潤達說。

該如何重新規劃、整合現有的休憩設施?(陳銘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