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衫難】沒有日照權的香港:晾衫不乾的樓宇設計

撰文:吳世寧
出版:更新:

天氣乍暖還寒,雨水歇了又下。若這樣的天氣教人聯想起一種味道,那就是衣服的噏臭味。在香港,晾衫難,把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曬至乾透,更難。基於現代居住環境的美學觀念,在許多居屋屋苑及和諧式公屋,晾衫架得棲宿於廚房及洗手間之間的外牆,烏黑齷齪。私人樓亦如是,政府以政策鼓勵發展商建「環保露台」,但有不少大廈卻不讓居民露台裝晾衫架、晾被。

(龔慧攝)

在香港,晾衫好像在做虧心事,在不見光的地方裡尋找丁點陽光。城市設計不盡人性化,追求光鮮外表,忽略日常,或就能在晾衫此等小事上體現。

屋邨晾衫奇觀  街坊妙用空間

 

走入東涌逸東邨,你就更明白。

 

「我屋企根本無太陽曬到!」一婦人道,也道盡其他「師奶」的心聲。在這個單車場,不少單車泊架上都擱著棉被、床單,任何直立的物件如燈柱、巴士站牌,皆被晾衫繩所連接,形成臨時晾衫架。甚至是馬路邊的草叢上,也找到冀盼吹吹熱風的幾件衣服。「如果回南天,係屋企晾一星期都唔會乾!呢度又濕,又冇風。假如屋企晾到嘅話,都唔駛落黎晾衫啦!」居民黃太說罷,便靈巧的跳上巴士站牌把晾衣繩解下。

逸東邨居民好身手,妙用街上不同物件,營造暫時性的晾衫空間。(龔慧攝)
婦人收起掛在燈柱上的晾衫繩。(龔慧攝)
逸東邨外,一個單車停泊場變身成居民的晾曬場。(龔慧攝)

 

健明邨對出的山坡亦如是。

 

在這個路政署管理、近堆填區大馬路旁的斜坡,已悄然變成一個多姿多采的舞台——有年輕人練舞、有人養蜂及種菜,當然還有晾曬,甚至是洗衫。

這裡有天然山水,吸引居民每天早上排隊洗衫。剛洗完衫、做地盤工作的鄭小姐道:「家裡一人一套衫,我又做地盤,衣服很髒,要常常換,怎夠位晾呢?」

 

不過,在公眾地方晾衫會被房委會警告甚至扣分,鄭小姐的衣服和被鋪,就曾被食環署職員收起過好幾次。「靠山食山,靠水食水,難得這裡有山邊空間,就應該開放給居民作晾曬!」鄭小姐道。健明邨衫架設在暗角,樓又密,晾衫固然難。「健明邨是當年因『八萬五建屋計劃』而急忙推出的屋邨,屋宇計劃做得不完善。」調景嶺健明邨區議員梁里這樣解釋。

調景嶺健明邨外的山坡,是居民洗衫晾衫的熱門地點。 (龔慧攝)
居民表示,食環署不時會收起他們晾曬的衣物。 (龔慧攝)
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龔慧攝)

新型公屋設計差 晾衫吸盡油煙

 

東涌逸東邨和調景嶺健明邨又豈是獨例,不少在千禧年代落成的屋邨都面對相同困境。

 

這些屋邨的晾衫架設在廚房外牆,一來對著抽油煙機風口,二來匿藏在大廈暗角裡,得不到陽光照射。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也認為,以前的公屋皆會考慮晾曬的需要,如第一代的徙置屋邨、舊長型屋邨如愛民邨等,前者的「冷巷」可洗衫和晾衫,後者的廚房及露台則在屋外位置。「但是新公屋可能因美觀考慮,不設露台,把晾衫架藏在廚房外面,免得影響大廈外觀。假若廚房已放廚櫃和雪櫃,住戶也怎可能伸手出外晾衫呢?」鄭炳鴻說。

不過,現在房屋署已放寬規限,容許某幾種類型公屋的居民可申請加裝晾衫架,但動輒數百元的安裝費,可不是每個公屋住戶也可負擔。

新型公屋的晾衫架位於大廈的凹角,難以吸收陽光。 (龔慧攝)
香港的大廈越來越稠密,單位所吸收的陽光少,通風也愈來愈差。(龔慧攝)

香港無日照權 單位難受陽光照射

 

隨著政府放寬地積比規限,香港的樓宇密度、高度,越來越高,空氣不流通,衣服自然更難晾乾。

 

1987年,香港取消《街影法》,限制街道兩側樓宇投射於街道的陰影面積,變相不再保障街道及樓宇所得到的日照。「香港沒有『日照權』。日照權是聯合國制定的一種基本人權,中國也有這樣的條例,規定建築物每年至少要接受多少天的陽光照射。」鄭炳鴻說。

 

但是,對人們來說,晾衫就如食飯,是基本生活需要。「傳統圍村也會有晾曬場,讓村民曬農作物和曬被!而且在太陽底下曬衫,不用乾衣機,以天然紫外線殺菌,值得鼓勵。」他認為,設計者應該考慮晾衫為生活需要,並以設計作回應。「正面地去想,其實戶外曬晾也是一種香港特色!」他說。鄭炳鴻建議,公共屋邨可開放天台、平台、公園遊樂場等公共空間,供人曬晾衣物,也算是可持續生活的推廣。

於六十年代建成黃大仙邨。居民在戶外陽台上晾衫。 (房委會Facebook公屋人情風貌)

公屋應設「一步」之大的戶外空間

 

再者,從設計角度上,他認為公共屋邨缺乏一個戶外、類近露台的空間,即使只是「一步」之大。單位裡增設戶外空間,供人賞花吹風,可大大改善公屋的居住環境。

 

露台的設計目前仍難做到——但現在於2011年後落成的公屋,問題已有所改善,晾衣架已改為「雙桿式」,位置亦改作單位前端外牆,方便住戶。可惜,同樣的露台在新式私人樓未見其利,先見其弊,近年所謂環保露台已變質——「政府的環保露台政策本意是好的,希望鼓勵地產商興建露台,但結果卻變成『發水樓』讓發展商賺盡。」鄭炳鴻苦笑道。

 

諷刺的是,部分業主即使以真金白銀買下「環保露台」,才發現大廈公契列明不得在露台上加裝晾衫架,在欄杆上晾被也被管理員勸阻,原因是「有礙觀瞻」,相信潛台詞是影響樓價。

私人樓宇天晉的「環保露台」。 (龔慧攝)

 

在香港,晾衫很難,聽來像個苦澀的黑色笑話,但卻又如斯真實。商業文化當道、民生被輕視的城市,個人的空間受規管,越發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