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Wiki】回歸後人性化設計停產 香港有複式居屋?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新居屋自2014年發售至今,已數次接受申請,第一期發售單位亦在2017年交樓。當時,業主及市民發現新居屋的交樓標準與公屋相去不遠,認為房委會敷衍了事,而新居屋的質素、設計等等亦比不上2003年前的舊居屋。回顧居屋設計,除了因時期,會採同不同方式以外,亦會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環境用不同的設計樣式,當中更有只為離島區而設的「鄉村式」設計。

新居屋被市民批評用料、設施都不及以往,是「交行貨」之作。(資料圖片)

非標準型因地制宜 順緻苑全港唯一複式居屋

最早期的居屋屋苑,尚未有特定建築樣式,分類上稱為「非標準型」,在設計上因地制宜,例子如何文田俊民苑、沙田穗禾苑、觀塘順緻苑、深水埗清麗苑、寶麗苑及寶熙苑。當中,第一代居屋典範「穗禾苑」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81年銀獎;順緻苑則是全港唯一設有頂層複式單位的居屋屋苑,以上屋苑一般由私人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像私人物業發展或房協出售樓宇。

新十字型設計人性化 回歸後停產

回歸前居屋設計主要由英國建築師負責,設計着重細節及人性化。例如最常見的新十字型就是1984年設計,第一批於1987、88年陸續落成,不僅從舊十字型的一梯八伙增加至一梯十伙,而且客飯廳分明,實用率達八成,如新十字型的居屋青衣青泰苑,單位更附設露台及儲物室等。最大的單位建築面積可達827平方呎。全港一共有42個居屋以新十字型設計,可惜,回歸後新十字型設計的居屋已經停產。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樣式的設計,如井型、鑽石型、星型、雪花型等較為獨特的形狀,而90年代最常見的是和諧式居屋,全港共有36個屋苑、單幢居屋採用此種設計。特色為「廳大房細」,家人能享有更多共同生活空間,故名思義,是考慮到生活和諧而設計。不過,和諧式居屋實用率比新十字型略低,為75%左右。

新公屋設計大倒退

2014年開始的新居屋,回歸非標準設計模式,房屋署設計前會分析地盤氣候、風向及日照,再調節方向及大廈形狀,以便通風及節能。建造方式上,亦務求用盡地盤發展潛力,提高建屋量。然而,單位內部簡陋,如房間沒有間隔、用石屎地台、廚房及廁所不設組合櫃並採用明喉、單位入口大門不設鐵閘等設計及配套,則被市民質疑政府為居屋影響私人市場,以簡陋設計「應酬」市民。

居屋之王:穗和苑 釋放公共空間

早期居屋絕不遜於私人樓宇。當中典範必是火炭穗和苑,由日本建築大師木下一日本設計——木下一早期有兩項工程為香港重要的城市標記,包括中環希爾頓酒店和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1981年,穗禾苑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獎,亦被稱為新界居屋樓王。穗禾苑除了位於半山,坐擁城門河景,自成一隅。風車型的設計,有長走廊加強通風,釋放更多公共空間。同時,由於不是所有單位都處於同一水位面,同層每3個單位共用一條樓梯,結合高低錯落的樓梯,令人有豪宅一梯一伙的感覺,既能凝聚居民,保持私隱。此外,3座樓宇組成品字,每組各有自己的小廣場、休憩花園和遊樂場,確保每幢樓宇都可以享受屋苑空間。

位於火炭的穗禾苑,由日本設計師設計,不時被用作理想的居屋例子。(資料圖片)

鄉村式居屋 只在赤柱及離島區可見

除了穗禾苑以外,較人性化的居屋設計都是「鄉村型和諧型」,除了赤柱龍欣、龍德苑外,其他幾個採用鄉村式設計的屋苑,都位於坪洲、大澳等等離島區域。鄉村式居屋多位於同一樣式建造的公共屋邨中,其特點是大廈高度只有2-12層不等,可說是特別為鄉郊地區而設計,單位仍採用和諧式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結構形狀。

這些屋苑,大多因為本身位近郊外,自然享受到優美的風景,赤柱龍德苑更因為同時生活便利,曾被封為豪宅區的居屋樓王。龍德苑在樓頂上用了金字頂和瓦片裝飾,設計罕見。另外,建造樓宇時斜坡保留大量原有木材和石塊,奪得土木工程署2004年「最佳斜坡美化獎」冠軍。

綜合地段、設計、裝潢等等,居屋曾經有獨特的風格。然而,近年落成的梅窩銀河苑及銀蔚苑,即使同屬離島地區的新居屋、亦只有十多層,在設計樣式上,卻不屬於鄉村式居屋,而是非標準式(長型)以及非標準式(不規則型),看起來像矮小被的普通居屋。這寥寥數個自成一格的屋苑,很可能也是可一不可再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