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Wiki】居屋大事回顧:從1972年「十年建屋計劃」說起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新居屋2018從10月3日起,接受第二輪申請,攪珠將於11月舉行。回顧1978年開始居屋發售後至2003年停售之間的歷史,居屋作為公屋與私樓之間的折衷選擇,一直受市民歡迎。
政府從2003年停止居屋計劃,8年後重新發展居屋,即使新居屋質素與當年相去甚遠,備受批評,卻仍屢屢出現超額認購數十倍的情況。對於無法負擔昂貴私人物業的港人而言,居屋仍是助其「上車」置業的良方。

2018第二輪居屋,因折扣率降至52%,引來大批市民遞表申請。(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1972年 「十年建屋計劃」
居屋的歷史,可追溯至1972年,時任港督麥理浩實行的「十年建屋計劃」,該計劃實行期間,除了大量興建公屋外,亦希望由政府出資,幫助中、低收入人士自置物業,亦因為70年代經濟起飛,很多人超出公屋入息上限,但未能購置私人樓宇,居屋於是應運而生。居屋分為由政府興建,以及私人發展商經「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競投後興建,後者在設計、命名、售後管理等等各方面,都與前者不同。

1978年首批居屋出現
1978年,首批居屋包括葵涌悅麗苑、觀塘順緻苑、柴灣山翠苑、何文田俊民苑、香港仔漁暉苑及沙田穗禾苑推出。期後的24年間,房屋署每年推出新一期居屋,這些屋苑單位,一直是收入未足以購入私人樓宇的人仕置業的重要選擇。

1997年 公屋居民補地價購居屋
1997年,房委會設立居屋第二市場,公屋居民透過交回公屋單位,可免補地價購買居屋。這項計劃,一方面幫助公屋住戶得以自行置業,亦保障了公屋單位流通。

2003年孫明揚稱「為穩定樓市」停建、停售居屋
直至2002年,居屋已推出至24期,期間居屋分佈全港主要市鎮區域。當時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聲稱為了穩定樓市,推出一系列新的房屋政策,統稱為「孫九招」,當中,包括停止興建、售賣居屋。

2003年起,居屋消失、公屋單位供不應求,造成多項住屋、經濟問題,如公屋輪候時間大幅延長、私樓樓價及租金急升、劏房的出現等等。期間多次有立法會議員,以及市民大眾要求政府重新推出居屋,卻多番遭到拒絕。

2011年 曾特首宣佈復建居屋
2011年,時任特首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稱考慮到樓價不斷上升,普羅大眾特別是入息超出公屋上限,又未足以購買私樓的市民有「上車」之難,因此正式宣佈復建居屋。

長沙灣凱樂苑是今期居屋最多單位的項目。(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2014年 市價七成發售新居屋
2014年12月,時隔11年,香港政府以市價七成發售首批新居屋,除荃灣尚翠苑以外,其他均為單幢式物業。新居屋吸引大批市民申請,在交表最後限期當日,居屋銷售處排隊人龍達1.2公里,房委會最後共收到13.5萬份申請,比單位數量(2160)超出62倍。

2016、17年 樓價高峰期 超額認購50倍
2016年,房委會推出大圍、元朗屏山2600多個居屋單位,由於當時正值樓價高峰,收到的申請表數量為50000多份,比單位數量超額13.5倍,遠比先前數字為少;到2017年推出彩虹、梅窩三個屋苑,合共2057個單位,收到逾10萬份申請,再度大幅超額認購約50倍。

市民不滿新居屋單位面積、設計、設施
2014年發售的新居屋,在2017年交樓後,有市民批評新居屋設計、建築用料、單位面積、單位內設施等方面,標準都比舊居屋要差,卻無阻2018年居屋的認購情況。

2018年 居屋新政策 折扣率降至52%
2018年第一期居屋共4400多個單位,在4月收到超過14萬份申請,超額至少31.6倍;政府6月宣布新房屋政策後,將居屋折扣率降低至52%,於10月3日至16日開展第二輪申請,截至10月5日,共收到11000份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