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招牌】佐敦澳洲牛奶公司招牌被拆:由書法家題字好珍貴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1970年代於佐敦開業的餐室「澳洲牛奶公司」,其霓虹招牌因不符合屋宇署新規定,日前悄然拆除,是繼鄰店「麥文記」及其他老店如「妹仔記」、「德興海味」之後,再有霓虹招牌被拆。有招牌研究者指,澳牛招牌出自著名本地書法家卓少衡,曾是區內地標之一,亦是香港的街道美學,感嘆舊式招牌已買少見少。

年初收信 日前悄然拆走

「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昨晚發佈相片,表示繼佐敦孖寶「麥文記麵家」招牌於年初被拆後,旁邊的澳洲牛奶公司的霓虹招牌原來近日亦經已被拆卸。兩間店舖早於今年年初收到屋宇署通知信,要求於限期內拆卸,否則有機會入獄一年,並罰款最多20萬港元,以及按日罰款2萬港元。

麥文記60年霓虹招牌於接信後月內拆走,而相鄰的澳洲牛奶公司招牌近日也難逃命運。不少網民留言大嘆可惜。「霓虹黯色」專頁指,「我們失去的不單是澳洲牛奶公司霓虹招牌的美學和地標,我們還失去了昔日著名書法家卓少衡的墨寶。」

「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昨晚發佈相片,發現佐敦澳洲牛奶公司的霓虹招牌雖然保養得好,但近日經已被拆卸,有網友嘆可惜。(取自「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

老闆取店名為紀念澳洲生活

以「光速餐」為港人熟悉的「澳洲牛奶公司」,除了上菜速度奇快,其獨特的霓虹招牌亦為區內地標。餐室1970年在佐敦白加士街開業,店主為紀念自己在澳洲打工的日子,加上主要售賣奶製食品,便改名以「澳洲牛奶」命名。

民間組織「程尋香港」去年曾帶團導賞區內招牌,成員溫佐治指,據聞澳牛創辦人早年為海員,豈料船隻駛至澳洲時出現故障,需要要當地修理,「期間他為維持生計,便學廚做飲食業,點知又做得幾好,獲餐飲老闆賞職留下來。」澳牛創辦人最終還是回港生活,遂開辦這餐室。

溫佐治本身是港史迷,去年曾與本地組織合辦導賞團,帶公眾往佐敦和油麻地,從霓虹燈影看背後的故事。(吳鍾坤攝/資料圖片)

招牌由卓少衡題字 罕有寫行書

溫佐治指,當年商號十分重視招牌,多數找來著名書法家題字,再送往霓虹燈公司製造。其中澳牛的招牌出自卓少衡手筆,是卓氏少見的字體。「卓少衡多數寫魏碑體,此字型勾勒明顯,適用於高掛上空的招牌,讓路人遠處都見到。但澳牛這招牌卻是行書,可能是老闆特別要求:『你寫行書得喇』。」而該招牌下,更有兩個中式碗的光管圖案,標示餐室的招牌食品,其工藝是香港霓虹招牌的一大特色。

不過,隨科技進步,溫佐治指現時的招牌幾乎全以電腦設計,人手題字的招牌已買少見少,但有時代意義:「霓虹招牌代表香港50、60年代開始,夜生活漸興盛,港人夜晚會走到街上消遣娛樂。」「霓虹黯色」專頁亦認為,這些招牌顯示香港街道獨特的視覺文化和美學,也屬珍貴的傳統工藝。

今年年初麥文記招牌清拆前,已吸引不少網友和食店在招牌下拍照留念。(高仲明攝/資料圖片)

舊招牌不敵新例 數千個已拆走

過去近十年,全港已有數千個舊式招牌難逃清拆命運,全因屋字署2010年政府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在新制度下,未經屋宇署批准及同意,或根據規定而豎設的招牌,均屬違例建築工程,當局將發出清拆令,要求拆除不符安全規定或有潛在危險的招牌。署方規定招牌不能伸逾4.2米,離地不能少於3.5米。

2013年,當局考慮到大部分招牌,商戶仍然使用,指「在促進本地的商業活動及香港的繁榮,有一定的存在價值」,續推行檢核計劃,容許招牌擁有人安排認可人士檢查和鞏固招牌,獲屋宇署查核後,可繼續保留使用。當局共收到數百份檢核申請,亦有一部分招牌因「不符合技術規格」,不能參與檢核計劃。有不少商戶認為認為改裝至符合規例較麻煩,或舊式招牌保養費用昂貴,索性整塊清拆。

這些霓虹招牌被清拆後,命途各異。大部分送運堆填區,也有少量如深水埗「信興酒樓」、西環森美餐廳,於早幾年獲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收藏。而麥文記老闆年初曾不忍招牌變成垃圾,聯絡過M+博物館,希望對方把招牌收入館藏,但當時M+則指招牌太長未能收藏。

至於今次澳洲牛奶公司的招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回覆,M+博物館至今沒有收到任何該負責人聯絡接收其霓虹招牌的查詢或要求。

「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本身於今年年中出版新書「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由理大助理教授郭斯恆撰寫,他與團隊一直研究霓虹招牌的美學和工藝,如何反映上世紀的庶民生活。(黃永俊攝/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