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美麥當勞比拼  談心維繫傳統的社交中心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一群覺得生活很難的人。而麥當勞,竟成為了他們在艱難中的小小慰藉。在台灣、香港,還是美國,麥當勞紥根社區,不單快餐店,也是社區的好去處。
撰文︰麥佩雯

據英國《衛報》報導,也許因不美滿工作帶來的空虛感、及接收媒體資訊有障礙,美國許多低收入人士感到被孤立。他們最渴求的社交網絡,是一個物理上無所隔阻的空間、能與人面對面聊天。比起政府營運的社區中心、或社福機構舉辦的有組織扶助計劃,人們選擇讓這一切自然而有機地、在全國不同的麥當勞內發生。

 

台灣︰主動尋求社區認同

至於在台灣,麥當勞更是以尋求社區認同為永續經營的方向。若一間門市在當地己建立起知名度,分店經理會評估所在地區的市場狀況,主動去拜訪當地首長、學校、社福機構等,表示願意提供食物或場地,協助舉辦活動以促進街坊互動,以回饋社區。活動包括麥當勞愛心日、彩繪社區及警民聯絡服務站等。如是者,麥當勞成為了一個方便、乾淨、可供街坊交換生活訊息的場所。而分店的裝修亦帶有當地社區的特色。

香港︰助長洲建立傳統

香港有麥難民問題,每晚鬧市中,都有不同年齡的男女睡在麥當勞,餐廳也習以為常。說到入鄉隨族,要數長洲的麥當勞。每年傳統太平清醮,全島茹素,麥記也融入傳統,全店只提供素菇漢堡等素食品。當地村民反映隨着新的餐廳湧入,節日茹素的習俗,備受挑戰,主辦者逐家勸說都不得要領,反而跨國的麥當勞立下良好例子。`

 

美國︰生活部件

德克薩斯州(State of Texas)硫磺泉鎮(Sulfur Springs)一間麥當勞內,一對七旬退休男女杰拉爾德·平卡姆(Gerald Pinkham)及盧·曼儂(Lew Mannon),正就政見問題進行激烈的辯論。

女方盧·曼儂在討論時事時,還是一副知識份子女強人模樣,但說起自身故事時,卻突然悲從中來,忍不住落淚。「生活很難,真的很難。七年前我丈夫因為白血病去世,三年前我其中一個兒子也過身了。當他們離開後,我發現在情緒上沒有其他人幫到我──除了在麥當勞這個社區中心。杰拉爾德三年前也喪偶了,當時我們彼此扶持,走到現在。和社會上很多其他人一樣,我外表看來很不錯,但內心其實有很多掙扎。是『麥當勞』這個社交圈子,給予我支持渡過難關。」(其他文章︰相約麥當勞 猶勝社區中心

婚禮前的麥記早餐

某日上午,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一間麥當勞內,奧馬爾(Omar) 及 貝蒂(Betty)穿著他們最好的衣服、 正在享用「麥記」早餐,「將來我們也帶小朋友來這裏玩吧」。難怪他們有如此聯想,因為當日用膳過後,他們將前往註冊結婚,正式成為夫婦。

喜愛大排筵席的香港人也許很難明白,結婚當日早上竟是到「麥記」吃早餐。但對於奧馬爾和貝蒂來說,這並不稀奇,麥當勞早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國際化企業,麥當勞進軍全世界多個國家城市。雖然它過低的員工薪金、不健康的食物屢屢遭人詬病;但無容置疑,其同時帶來高效率的生產、乾淨的用餐環境、甚至社區活動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平等對待每一位顧客。這些觀念及文化正悄悄影響各地人民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