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重視的樹木與殘障者 弱聽藝術家:難改大環境至少要接納自己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當社會說共融,但共融指的是什麼——是同情抑或平等?藝術工作者袁曉珊(阿嵐)最近合作製作「多元城市 Disabled City」劇場,把她們觀察到的城市植物和邊緣社群投影到同一面牆上——她和另一位藝術工作者曾慧明(Cathy)發現,兩者被當作裝飾、被無理規劃的處境竟如此相似。
人或者更應向樹木學習。Cathy先天左耳弱聽,自覺說話會比較大聲,視抱樹為生活樂趣的她總看見樹的睿智,是人自處的參考。「樹在它原來的地方,不會行走,即便身體被鋸走,樹神奇之處是仍然屹立不倒,仍然有生命力。」她說。
攝影:高仲明

袁曉珊(阿嵐)(左)在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表演,日常工作也會接觸學習障礙兒童、他們家長和精神病康復者。曾慧明(Cathy)(右)則在香港藝術學院修讀媒體藝術,其後於香港中文大學修畢藝術文學碩士學位;她對來自外界的各種感官刺激相當敏感。
山竹過後,你看到城市的人如何對待樹:死便死、鋸便鋸、弄斷便弄斷。但樹的神奇之處是它會繼續朝自己方向生長,想辦法對應、生存。
藝術工作者曾慧明(Cathy)

樹總會想辦法生存

阿嵐接觸的聾人Aaron、輪椅使用者阿敏(化名)、精神病康復者雁姐(化名),與Cathy多年觀察的城市植物很相似;他們在城市中要不被當作裝飾、平衡之用,要不被當作襯托、被忽略。(詳看上篇:被社會栽剪、假裝正常的樹與人:植物與聾啞人、殘障者的狹縫故事

如非人為或天災騷擾,樹木一生居留原地。「有人會將煙頭辣落樹幹、吐痰,當樹是垃圾桶,也有人會在樹邊去廁所,或在樹上鎅字。」Cathy動氣了:「很變態,他為何不鎅自己的手?他其實就是漠視了你。山竹過後,你看到城市的人如何對待樹:死便死、鋸便鋸、弄斷便弄斷。但樹的神奇之處是它會繼續朝自己方向生長,想辦法對應、生存。」

Cathy並不介意分享自己弱聽的情況,「我們某程度上也可能是個殘障者」。
我們某程度上也可能是個殘障者。
Cathy

Cathy覺得這就跟殘障者、甚至跟所有有所缺陷的普通人面對的處境一樣,「我們某程度上也可能是個殘障者」。她自己先天遺傳了母親的耳軟骨硬化,加上後來發燒,左耳聽力較差。「別人看你覺得你沒什麼事,但我左耳有耳鳴,聽人說話要用右耳,說話會較大聲。」她撥撥左耳說:「但我是不太理會人的,我總是想我怎樣活得舒服一點,這跟樹很相似。」

兩人不約而同地穿上了花色襯衣。
香港的工作環境裡,合理便利變成一種特權;如果我太遷就你,就是給你太多特權。
阿嵐

「合理便利」為何變成了「特權」?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2008年生效並適用於香港,公約中第5條「平等及不歧視」條約,註明「為促進平等和消除歧視,締約國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步驟,確保提供合理便利。」合理便利的定義是指根據對方具體需要,在不造成過度或不當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及適宜的調整,以確保殘疾人與他人一樣平等享有人權和自由。

合理便利的討論最常出現在職場,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在2014年發佈的研究發現76%的受訪僱主並無僱用殘疾人士,有72%的僱主沒有為殘疾僱員提供特別設備,「叫人憂慮的是近六成受訪僱主表示在未來5年未有計劃聘請殘疾人士,大部分僱主認為聘用殘疾人士會加重開支。」平機會主席陳章明在2017年報章專欄中寫道。

「香港的工作環境裡,合理便利變成一種特權;如果我太遷就你,就是給你太多特權。」阿嵐指,以前殘疾人爭取的是被聘請,今時今日他們即便被聘請,工作待遇仍然不理想。「當你請了聾啞人士,工作環境是否相對要有所改變?」

「接受自己某些限制,限制並不一定是負面的。一棵樹看起來似無助,但內裡有很多力量。」Cathy說。
大環境不一定按你想法或步伐去修正,能夠做到的是接納自己。力量是來自於你接受自己的狀態,接受自己某些限制,限制並不一定是負面的。
Cathy

自己的限制並不一定負面

「人和樹的器官和系統並不相同,但樹啟發了我。大環境不一定按你想法或步伐去修正,能夠做到的是接納自己。力量是來自於你接受自己的狀態,接受自己某些限制,限制並不一定是負面的。一棵樹看起來似無助,但內裡有很多力量。」Cathy說。

接受自己並發現自己,作出相應的行動,她說,從自己出發之後,抓住物與物之間的共通,再推動社會環境和人心改變。「我不會去告訴你我跟你有什麼不同,而是我跟你有多相似,令其他人了解我更多。當然到社會層面時,透過藝術、報導,透過別人看到你的情況,令大家看見植物或邊緣社群的問題,再思考整個城市的規劃和政策,或對植物和他人更有同理心,這是一個Bonus。」

Cathy覺得,講述多元城市的劇場不一定只適合被界定為殘障者的人觀看,這是一齣歡迎所有人觀看的演出。
我總從他們(殘障者)身上看到他們詮釋自己存在的獨特方式,看見自己不得不放棄社會植入每個人腦中的單一『成功』思維時,如何思考自處,至少接受自己。
阿嵐

香港單一的「成功」標準

阿嵐希望透過劇場,令觀眾試以新的角度感受城中植物和殘障者,打開感知後,是同理的可能。她訪問的聾人Aaron工作遇上困難,輪椅使用者阿敏因無障礙設施不足而被逼放棄理想學科,以及無處喘息的精神病康復者雁姐,因各種原因,未必符合社會提倡的「成功」。即便是阿嵐,也曾困在香港一種「這樣走才會成功」的思維之中。

「身邊的殘障者,他們似永遠有一些缺失,永遠去不到終點,但我總從他們身上看到他們詮釋自己存在的獨特方式,看見自己不得不放棄社會植入每個人腦中的單一『成功』思維時,如何思考自處,至少接受自己。」她說。像三位劇場主角藍本,Aaron正開設洗車公司、阿敏最後攻讀心理學博士,雁姐則自習中醫,樂得自在。

多元城市 Disabled City
劇場x展覽x攝影x植物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小劇場
日期及時間:21-22/12 8pm
22-23/12 3pm
票價:$120/*$80
*全日制學生和身心受障人士優惠

另有展覽、導賞團及藍曬工作坊,部分需網上報名。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876946788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