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農夫迫遷‧下】視農田如歸路:把我倆燒了撒到土地上種花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4年前,有個農夫開始在元朗新田種米,養活了兒女和20隻流浪貓狗。農夫梁日信本來種花,後來在休耕期種稻米,請年輕人一起入田插秧。做傻瓜學種米原因很老土--要報一飯之恩。秧已插,肥已堆,農田卻沒入新田變為水貨轉運站的陰霾。在農地不一定農用的香港,土地用途不難更改,翻手就可以摧毀一個農夫的收成。
「我不怕收地。我連身後事都考慮好,有用的東西就捐出去,把我倆燒了撒到土地上種花。」梁日信收起笑容說:「你縮,他就愈欺負你,倒不如視死如歸。」

(新田農夫被迫遷系列之下,上集:【新田農夫迫遷‧上】「傻瓜」分享農作 守望半世紀農田抗水貨倉

家族剩梁日信一人耕種,為了50餘年前走難上岸吃到的一碗米飯,他未曾言退。(吳鍾坤攝)

50年前,一鍋白飯的力量

「以前這裏農地好漂亮,芥蘭好靚,好少葉的!長輩見到農田會好開心。」64歲的梁日信差不多領長者優惠了,卻總是一句「長輩」前一句「長輩」後,原來背後有段故事。60年代初,梁家從中山走難到氹仔,上岸後飢腸轆轆,岸上一對打魚老夫婦把煲好的一鍋米飯分給他們,救了4、5家人的命。

一飯之恩,好老土。對幾歲的梁日信來說,那碗米飯填滿腸胃,不多也不少,餘溫足夠支撐他日後要當農夫翻土的一雙手。

「有機會我一定要把白米還給長輩。」他種的油粘米煙韌,煮粥相當綿滑,適合老人家食。每一造他都送去老人院,又跟「老人村」石仔嶺長者一起吃熱騰米飯。「算是還長輩們心願,那些年生活好艱難,誰曾有一餐溫飽?」其實耕種也還了他心願,他想感染年輕人,皆因香港也有想耕種的熱血青年,只是香港愈來愈少農耕地了。

梁日信不賣米,卻把米送贈長者、煮粥給年輕人及記者吃。(吳鍾坤攝)

水貨圍鄉郊 收地來了

2014年尾,是梁日信種米的第2年,律師信送抵門前,要他拆走三分之二的農舍(土地編號:DD102 Lot937)並遷出。其時他忙着賣新春年花,過年後想跟業權持有人洽談,但至今未有人跟他面對面商談租務。翌年,開始有人測地並通知梁會封地,直至近期梁終於收到信件表明,執達吏會到場清理場地。

新界宗族會把該族資產成立基金,即「祖堂」,並選出司理負責管理。梁家為非原居民,從70年代開始向地方鄉紳祖堂租借土地,拿着業主同意書到英殖民時期的理民府(其時新界管治中心)申請,有測地亦有戳印,但他多與司理接洽,從不知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是誰。租約每5年簽一次,梁家亦年年入帳祖堂的銀行戶口。梁說相信祖堂人士友好,只是有小撮人覺得這塊土地有利可圖,所以想收回土地。而且,梁其他部分的農地由恒基地產等集團持有,收地事宜或者將陸續有來。

當年全家吃飯的大廳,今換作教導兒童農業知識的空間,卻是業主持有人要收回的部分土地。(吳鍾坤攝)
「這機器拉不動,該是老鼠爬進去了。」梁日信說,在香港做農夫要乜都識,修理機器也是邊學邊請教農友。(吳鍾坤攝)

「現在水貨圍鄉郊,農民遭殃。」繼上水之後,元朗新田成為水貨客的第二天堂。往來新田及落馬洲的小巴只消幾元,即便平日,小巴隊伍都是攜帶手推車及貨品的人。梁日信農地附近,有大型鐵皮貨倉,長貨車在農地旁頻密進出,相當突兀。一年前《壹週刊》曾報道,鄉紳文氏欲在新田永平村發展水貨城。收地一事牽涉地方勢力,尤其複雜,區議員和地方政府也愛莫能助。梁日信惟有無奈執拾物品,悻然遷出,等待法律為他討回公道。

在農地農用的日本,政府則因應不同農地的重要性訂立標準,原則上嚴格限制改變農地用途。香港農地非農用不是新聞,長春社的農業報告就曾經指出,《城市規劃條例》對農地的保護十分有限。私人發展商不斷囤積農地,在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用途,把農地改成低密度住宅,城規會在1997至2012年間就處理了55宗改劃農業地帶的申請,其中11宗獲批。倘若不獲批,發展商乾脆閒置農地,等待日後發展,香港的荒置農地高達3,843公頃。丁屋政策下,「農業」用途土地亦容許申請興建丁屋。

政府今年提出新農業政策,包括設立75至80公頃的農業園,收地及基建牽涉數十億元。同時,大型規劃發展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將趕走28公頃農地上的農夫。農業園以外的農地和農夫如梁日信,繼續在不日收地的陰影下每早起床,到農田去除草、追肥。

梁隔鄰的農友自己和家人都患病,同時被收地,最後鬱鬱而終,遺下輕度智障的兒子。(吳鍾坤攝)

主人被迫遷後不願離去的狗

陽光猛烈,農地空曠,沒有高樓大廈的遮擋,風悠悠搖動芭蕉葉,而執達吏未有如預計中到來。20多隻貓狗分散在農舍納涼,牠們是遷出或逝世農夫留下的貓狗,由梁日信收養照顧。

有年母親節還未過,梁日信鄰家老婆婆被迫遷,家園被毀,剩一片頹垣敗瓦。人去樓空,她養的狗「Lay嫂」以為婆婆去世,終日不知尋找什麼,在廢墟中一直掘泥。梁說,此後牠仿佛不再信任人了,對誰都兇狠。他續說,被迫遷出的老農夫離開了農田,對着房屋四面牆,很快就在憂鬱中人間蒸發。

到底是農夫遺世獨立,抑或是社會遺棄了農夫?

(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