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嫻鍾國斌倡布藝市場 類似民間建議 被指「抹殺布販功勞」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去年八月底政府公告關閉深水埗欽州街布販市場(棚仔)興建居屋,布販與義工倡議,於區內通州街臨時市場設立讓車衣女工及設計師共存的一條龍「社區布藝中心」。上周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和鍾國斌提出類似建議,打造港版「東大門」,被布販關注組織指「不應將爭取成果據為己有」。

棚仔門外的百家布,寫有「保留棚仔」、「集體安置」等字句。(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陳婉嫻鍾國斌倡議 布販並不知情

「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主席何應表示,布販曾於本年二月與鍾國斌會面,告之其民間倡議方向,當時鍾並沒提出想法。關注組曾兩度舉辦民間規劃工作坊,受邀的鍾國斌和陳婉嫻未有出席,過往半年也未曾與布販詳盡討論。

何應續說:「他們開記招,有叫我出席,但布販與義工對內容毫不知情。想不到他沒咨詢我們,就拿了民間方案去用,抹殺布販、義工和其他人的功勞。」何應又指,去年區議會沒有成立工作小組跟進棚仔事宜,因此布販與義工自發組織民間規劃小組,經多月抗爭,然而兩位議員自行倡議,卻對關注組方案隻字不提。

過去半年,布販與義工共議棚仔去向,得出具體方案。(資料圖片)

民間自發參與 經歷多月爭取

「棚仔關注組」義工昭文表示,去年政府公告關閉棚仔後,已有不少藝術和社工界別師生參與抗爭。去年底,為了結合持分者意見,布販、義工與四個民間團體成立「深水埗布藝市集參與規劃平台」,連同專業建築師和規劃師舉辦工作坊,邀請設計師、藝術系學生和附近居民,共議棚仔安置方案及未來定位。

經過工作坊及商討後,他們得到共識建議政府撥出附近通州街臨時街市其中五座,用以安置在棚仔現址經營的50名布販,其餘空間則用於建立布藝中心,成立一條龍的「社區布藝市集」。

今年4月及6月,關注組綜合討論成果,去信政府各部門,提出兩個願景:布藝中心能助時裝業發展、同時讓車衣女工與基層婦女參與其中,一顯手藝。昭文重申,倡議內容是這半年來,由布販、義工、民間團體與建築師和規劃師的推動成果。

政府至今仍未確認撥出臨時街市以建「深水埗社區布藝中心」。記者曾發電郵予陳婉嫻和鍾國斌,查詢曾否與布販共商布藝市場方案,惟截稿前未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