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八仙過海」區議員領2.5萬人屯門上街聲援的日子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1989年,八九民運如潮水湧向世界各地。當150萬香港市民曾在中環街頭聲援,遠離權力核心的屯門亦有環市大遊行,用腳走出史無前例的屯門史。
當老街坊仙遊、變節;區議員病歿、淡出,屯門2萬5千人遊行,成為曇花一現的地區傳說,僅得圖書館的舊報紙能證其確切存在。六四30周年,讓我們尋找當年的屯門老街坊,嘗試拼回被時代遺忘的六四香港一隅。
攝影:鄭子峰

1989年5月29日,《文匯報》曾為屯門大遊行寫下歷史的初稿。

《文匯報》:2萬5千人繞半個屯門遊行

1989年5月20日,北京正式戒嚴,軍隊入城。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呼籲世界各地華人,5月28日發起「全球華人大遊行」。於是,30年前的今日,150萬香港湧上中環街頭,是為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遊行。而遠至香港西陲的屯門,亦有環市大遊行,據《文匯報》報道,當年約有2萬5千人參與,盛況空前。若按1986年政府人口統計數字推算,當時屯門約有28萬8千名居民,即有近8.6%屯門人走上街頭。

民協創黨成員嚴天生1985年當選區議員,成為首批民主派屯門區議員。1989年屯門大遊行,他置身人群中。(鄭子峰攝)

退休資深屯門區議員、民協創黨成員嚴天生是那2萬5千人之一。嚴天生當時為民協屯門區議員,他指當時屯門街坊由不同地方聚集,再到友愛邨總集合,沿屯門鄉事會路大馬路遊行。大家經蔡意橋轉往屯門鄧肇堅運動場舉行大集會。當時,蔡意橋還未建成私樓卓爾居;新發邨猶在,屯門還沒有西鐵站和V City。2萬5千名屯門街坊冒暑走上屯門馬路遊行,手持「全球華人大遊行」,一邊喊「打倒李鵬」,一邊聲援北京天安門學生。

嚴天生憶述當日大伙原定在屯門新墟仁愛堂廣場完成遊行,但當時人龍佔據整條屯門鄉事會路大馬路,他們逐改變方案,決定走到屯門另一旁,前往大興邨對開的屯門鄧肇堅運動場集會。(鄭子峰攝)

屯門區中學曾動員校內師生參與

他指,當年遊行主要由多個團體合辦,包括民協、匯點、8名屯門民主派議員以及屯門多間中學。「當時多學校參加,因為田家炳戴希立做校長,吳明欽又係沈香林老師」。戴希立當時為仁愛堂田家炳中學的校長; 已故民主派「三料議員」吳明欽當時仍是佛教沈香林中學的老師,兩人都曾在校內積極推動師生關心八九民運。故遊行隊伍中有不少青年及老師,遊行在屯門大會堂出發原意就是集合多所中學的師生、教職員。

30年過去,2萬5千人隨年月凋零,當年仍是壯年的嚴天生,如今已手持長者卡。(鄭子峰攝)
遊行隊伍經過安定邨及友愛邨後,隊伍的人數多了一倍,不少屋邨的居民都沿途加入遊行隊伍。
《文匯報》, 1989年5月29日

安定、友愛曾是民主派基地

當年,遊行在友愛邨總集合,舊報紙說經過安定、友愛兩邨後人數倍增。背後原來與當年民主派盤據安定、友愛有關。嚴天生指,當年包括他在內的八名民主派議員,首次打破以劉皇發為首的傳統鄉事勢力進入屯門區議會,「個時叫八仙過海」。安定、友愛更是民主派的地頭。與今天地區政治形勢,或叫人難以想像,但一切與當時屯門新市鎮發展百無的困境有關。

當年,屯門街坊在友愛邨內友愛廣場大集會。掌管當年記憶的嚴天生指,源自當年友愛安定有三名民主派議員,故選定這個根據地出發。(鄭子峰攝)

港英政府雖於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然而屯門學校、醫療、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卻延至80年代仍未解決。嚴天生指,當時屯門只有一間診所,小朋友發燒,要赴荔景瑪嘉烈醫院。「嗰時搭的士都去唔到,綠的要去南豐落車,再轉紅的先去到。」而屯門中小更是嚴重不足,「當時小學24班加到32班,用埋操場上堂」。

地區問題叢生,因此當時1985年區議會選舉時,民主派議員及壓力團體便吸納一批求變的支持者,大興吳明欽、朱偉彬,友愛蔣月蘭、楊淑泉,屯門西南嚴天生、吳惠祖,屯門東南陳武豹,青山楊美光,八仙因而當選。嚴天生認為,因此在八九民運時,「八個一齊就多人響應」。

港英政府雖於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然而屯門學校、醫療、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卻延至80年代仍未解決。當時的怨氣讓民主派走入屯門,也間接促使後來屯門大遊行的誕生。屯門史上僅此一次塞爆屯門鄉事會的八九大遊行。

只有口傳的屋邨小遊行

不過,1989年,屯門不止得一場遊行。中大學生報《八九民運二十九週年特刊》曾訪屯門街坊關振邦,指出屯門早於1989年5月21日已有遊行。當年5月20日,香港曾有4萬人冒八號風球遊行,抗議北京戒備,當年17歲的關振邦被電視畫面觸動。翌日,他在安定邨家中聽到有人用大聲公,呼籲屯門街坊在區內遊行,支持北京學生。他因而在屯門出席了人生第一次場遊行。

1989年,當時17歲關振邦,在屯門出席了人生第一場遊行。(曾雪雯攝)

當時遊行隊伍在安定、友愛繞邨巡遊,穿過舊八佰伴(今屯門市廣場)往新墟,再到新墟仁愛堂廣場集會。不少街坊沿途加入。關振邦坦言,「當時係咩人搞都冇留意」,但他記得當時曾在仁愛堂廣場上遇見民主派議員吳明欽。

521屯門遊行是關振邦參與社會事務的起點,當年17歲的他仍是沙田工業學院學生。當六四政權開槍殺人後,他和同學曾滿腔悲憤從沙田校園走向大圍新華社分社示威,聲討政權不仁。(曾雪雯攝)

新西堅毅血統:八九攀山涉水去遊行

完成521屯門遊行後,組織者呼籲屯門街坊到港島,參與下午的521大遊行。當時屯門交通不便,去港島只有兩個方法。一是乘車到荃灣,再轉地鐵往港島。關振邦則隨街坊用第二個方法,由屯門碼頭乘飛翔船到中環,再由港外線碼頭徒步前往向中環方向 。「當時遮打道已經企滿咗人,無人知邊度頭邊度係尾」,17歲的屯門小伙子就這樣從屯門走進全港性的521百萬遊行。「對我嚟講,係一次好新奇嘅經歷,個陣咁大個仔都未試過去北角」。

六十有七的嚴天生是土生土長屯門人,曾赴加拿大留學,後任屯門區議會、區域市政局議員。

2萬5人傳說沒落:身故、移民、遺忘

多年來甚少報道觸及屯門區的八九遊行。30年過去,當年出席遊行的屯門人各散東西,有的身故,更多已轉換立場。吳明欽於1991年當選立法局議員,卻在翌年因血癌離世;當年積極參與民運的戴希立則變身現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嚴天生亦已於2015年退休,如今在屯門辦書店合作社。

熱心街坊曾為民運上街 今為穩定選擇遺忘
訪問之初,嚴天生曾嘗試找回當年積極參與的街坊。惟有街坊或仙遊或移民,健在街坊已拒絕再談六四。六四事件血腥鎮壓收場後,屯門人曾在屯門大會堂舉行一星期悼念晚會;嚴天生其後曾辦民主學習班,繼續吸引關注民運的熱心街坊參與,「今日佢哋會對非建制好多不滿,覺得DQ、反佔中、移交條例係啱」。「佢哋接受個大陸個套覺得要安定,唔好搞咁多嘢啦」。嚴天生慨嘆,中國的宣傳做得太好,令街坊認同中國繁榮就足夠,寧放棄基本人性。「對中國,覺得貪污緊係有,佢哋合理咗件事」。

屯門鄧肇堅運動場原是當年大遊行的終點,如今鮮有屯門人知道運動場的過去。(鄭子峰攝)

面對同路人或移民或變節,當年屯門大遊行的2萬5千人還剩多少?嚴天生始終堅持,他認為是原則和信念的問題:「我哋自己當年上街,屯門又有,出面又有。轉軚唔只係對死難學生問題,而係我哋當年自己做錯?」他認為當時學生反官倒、反貪污腐敗無錯,「我覺得係正確,呢個係信念同原則問題,所以我好鄙視啲人,比如譚耀宗當年支持民運,依家做咗政協啦。」

「我哋自己當年上街,屯門又有,出面又有。轉軚唔只係對死難學生問題,而係我哋當年自己做錯?」

六四那年,嚴天生曾與屯門街坊一起環繞半個屯門遊行;30年後,曾把平反六四加入競選政綱的他,近年不時因腳患而無法出席六四遊行。但他每年仍出席六四晚會,於他來說,這是最基本的悼念,「好過你連最後一點燭光都無埋,活在黑暗之中,我承認悼念依家可能冇咩作用,但至少可以令世界每年呢一日都見到有六四呢件事。」

「我成日同個仔講,第時我死咗,要話我知六四平反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