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藝術治療】母稱欲自殺 女兒撥熱線不果:他們全都放假了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聯合國公布的2016「全球快樂報告」指,香港快樂指數由去年72位,退至75位。香港心理衛生會的研究指出,本港每3人中便有1個(約33%)會面對精神健康的問題,高於世衛調查數據的25%。社區治療令討論十載得個吉,強制精神病人接受治療的硬性政策行不通,軟性的藝術治療會否較可行?《香港01》倡議香港每區都需有大眾化而專業的藝術治療服務,從預防入手。總之,一落街,家樓下就要有。這個想法,源於一個真實的經歷:
「距離我生日還有數小時,母親對我說:『我想自殺。』我們只想要一個心理輔導的電話。然而,可以打的電話都打過了,話筒轉來的卻都是公式化的機械聲:「『請在辦公時間再打過嚟。』我望着母親揪着自己衫口,我吞吐地說出自覺荒唐的理由:『他們……全部都放假。』」
攝影:黃寶瑩、李孫彤、龔慧
影像協作:曾梓洋

求助者:「我只求一個心理輔導電話,然而他們全都放假。」(iStock)

以下是記者一位朋友的自白,她的名字叫Wincy(化名) ——

我生日前夕 母親想自殺

7月30日,距離我生日還有數小時,母親對我說:「我想自殺。」

這是她第一次對我吐露心聲,我沒有告訴她,其實我心臟顫抖不已,只是用力緊閉微震的雙唇,細聽她的話。母親說腦海不受控制,手不停抖震,心很怕,雙腳想跳下去。母親不停形容身體不適,「不停有東西從胃部湧上來,好似畀火燒,好辛苦。」後來我才知道,她說湧上來的不是胃酸,是想死的念頭。

她早幾天看西醫,西醫說心理醫生收費好貴,所以她吃了驚恐藥、抗抑鬱藥和安眠藥。不過沒效用,反更辛苦,但她仍嚷着要即時看夜診,轉另一個醫生。「我的心叫我不要死,但腦海控制不到。可能呢個醫生的藥唔得。」我強作鎮定,嘗試各類放鬆方法都幫不到她,好不容易才說服她接受心理輔導。她喃喃自語「有東西湧上來……」但也同意我的話,想即時找人輔導。

話筒轉來的卻是公式化機械聲:「請在辦公時間再打過嚟。」

心理輔導電話 遍尋不果

我隨即上網找尋心理輔導的電話,家庭暴力、婚前輔導、離婚、青少年成長、過度活躍、思覺失調⋯⋯全都不是,如果知原因,我們不會無從入手。再來是「50分鐘諮詢,$1,900」,又或是一張心理測驗圖,教你按如何電話錄音,看到10多個步驟,只覺心煩。

我們只想要一個心理輔導的電話。

那時我心慌,未有細望,只記得接連打了數個電話,基督教、什麼心理中心、明愛……慈善諸類什麼都打,話筒轉來的卻是公式化機械聲:「請在辦公時間再打過嚟。」或是重複地長響。我望着母親揪着自己衫口,吞吐地說出自覺荒唐的理由:「他們……全部都放假。」星期六日人會放假,但情緒冇假放,難道因為星期六就不會不開心?最後,母親因吃了安眠藥,有點睏意便睡去。

醫生放假 幾個月後才可以看的「病」

7月31日,因熟人建議可到政府的精神科,有心理諮詢,也有藥吃,於是母親自己到家附近的醫院排了數小時,她說:「我身體好辛苦,頂唔順。」姑娘卻對她說:「你要排期啊,11月中先有位。」母親冷笑道:「等到11月?我都死了。」我知道這不是開玩笑,我手跟母親一樣微抖。

8月1日,我找到大學的心理治療中心,主張不吃藥。醫生放假,我講述母親的情況,再苦苦哀求,「一個月後,已經最快。」比醫院快兩個月。

「等到11月?我都死了。」母親的話不停在我腦海迴響,那時是7月。

(後話:一個月後,見醫生前一天,職員才打來,指醫生仍在放假,「不如你再延期一個月啦。」電話是我接的,還好母親聽不到如此輕視人心的話。每個字都像石頭重擊內心,足以令人心死。)

轉院
母親再到另一間醫院,今回直接對醫生說她想自殺。醫院立刻用專車把她送到另一間醫院的精神病院,當晚住院。

為快見醫生 未診斷與患者同房受驚

翌日,我才可以在探病時間見上母親一面。母親說她很怕,她無意歧視精神病患者,只是未診斷與患病的混在一起,總有點影響,「我係咪好奇怪,點解會入嚟咁嚴重?他們夜晚亂叫亂跑,好嘈,根本睡不到。有個妹妹啱啱送入來,因為讀書壓力太大,佢最慘,坐在全房最嘈的對面。佢望住好驚唔出聲,我去安慰她。」

我安慰她說,這是醫院工作的朋友教的「手段」,為了讓她快點見到醫生,她才舒一口氣。

我想單獨跟主診醫生談談母親的情況,姑娘說:「醫生今天放假呀,你打電話預約嘛。」我已經無力再反白眼,走出精神病房。

醫生反問為何來精神科

「醫生反問我為什麼來精神科?未去到精神病啊!我知道,心理諮詢會被標籤,又不是人人可以負擔。我也想在樓下附近,至少在區內,讓她作情緒治療,只是我們沒想過這麼難。如果平時有,或者不用來到呢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至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自殺是其中的徵狀。社會精神持續不健康,或許有一天,普通的情緒困擾會變成確診精神病。精神病之前,社區之內有沒有輕鬆自然之法鬆弛神經?

藝術治療會否成為情緒困擾人士的另一個出路?(黃寶瑩攝)
什麼是藝術治療?一張圖話你知。(插圖:陳芷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