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難】政府二元劃分 跨性別者應按生理特徵還是性別認同揀廁所?

撰文:鄭秋嬋
出版:更新:

「為了避免壓力,我們很多時都選擇不上廁所,寧願死忍。或許找到殘廁才去,不過殘廁數量少,很多更會上鎖,有時用完出來看見有輪椅人士在等候,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出街通常都唔飲水,避免去廁所。」跨性別人士羅小風說這是圈內人解決「如廁難」的方法。

廁所愈來愈多款式,但是走不出男女的二元劃分。(黃永俊攝)

跨性別人士的「如廁權」今年5月引起一場法律戰,美國司法部和教育部要求公立學校讓跨性別學生有自由選擇用什麼性別的廁所。結果保守的茶黨(Tea Party)向奧巴馬宣戰:「如果允許男學生進入女廁,就準備好下一場法律戰吧。」

如同石頭丟進水,2013年變性人W獲婚權勝訴,香港的跨性別人士權利那麼短暫泛起過一陣子漣漪,一直爭取的如廁權如今卻沉寂如鏡。兩個月前平機會促康文署將殘廁改作中性廁所,於是跨性別人士權利又再次成為社會議題。

何謂跨性別?

「跨性別其實沒有標準。這詞彙譯自英文。大約幾十年前,有一些人發現並不是所有變性人都完全變性,慢慢就有人就提出跨性別這詞彙。如今我們傾向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任何人不接受自己原生的性別,就是跨性別;不過我個人會再補充一點:我們必須尊重他的個人意願,即使他覺得自己不是跨性別,而是男女同志,都應該要尊重。」首位從政(加入民主黨)的跨性別人士、現任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說。

梁詠恩。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首位從政(加入民主黨)的跨性別人士;原生性別為男,2009年進行變性手術,身份證已改為女性。(江智騫攝)
羅小風。原生性別為女,社交性別是男,沒有進行變性手術;透過健身(Bodybuilding)表現個人的性別認同-是男也是女。(受訪者提供)

「跨性別沒有特定的定義,不過主流的講法通常都指一些透過變性手術改變生理狀況的人士,尤其主流媒體的焦點亦多放在他們身上。事實上,跨性別是一把很大的傘,容納很多不同的定義;有些人的性別認同與原生性別不同,但未必會進行變性手術,但他們同樣是跨性別人士。」港大比較文學系教學助理羅小風說。

廁所的二元劃分 女廁?男廁?左右為難

「圈內叫『pass唔pass』(合格與否),你的樣似女生,你就用女廁吧,不似就不要用了。」她說這些標準,有時不是合格與否的問題,而是你「靚唔靚」(漂亮與否)。梁詠恩指不同跨性別人士,不同處境使用公共設施,有不同的對待,即使圈內也有排擠和歧視的現象。

公共設施,諸如廁所和更衣室,以性別二元劃分。跨性別人士使用這些設施時,難免要在男女之間作抉擇,到底是走進生理性別的那邊,該是認同性別的這邊?

梁指亦有跨性別人士表示應該根據身分證上的性別使用洗手間。但更改身分證上的性別有條件:「如果在香港,轉換身分證上的性別須經過入境事務處。以前,跨性別人士只要持一份像樣的醫生證明就可以轉換身分證明文件上的性別。但約2-3年前,入境處做了一個行政指令,要求符合一定的條件才可以轉換性別:要移除(原生性別)性器官並重建(另一性別)性器官,並得到醫生核實,男女都要。」

變性過程漫長

但變性過程路途遙遠,從取得普通科醫生轉介信到完成整個變性過程,需經歷十多通關卡,期間跨性別人士如何面對使用公共設施的兩難?梁指:「進行變性手術的人會進入評估過程,其中的「真實生活體驗」(RLE)程序,會有醫生證明。那是應醫生要求使用另一個性別的設施,一般遇到麻煩都會處理到問題。」

整個性別轉換流程:

取得普通科或家庭醫生轉介信往分區醫院精神科(部份分區設有「性診所」)門診排期收到精神科/性診所 (Sex Clinic) 通知首次約見(約6-18個月不等,*請參考注意事項一欄)由精神科轉介心理及其他有關專科,包括內分沁科、語言治療、社工等等…進入「真實生活體驗」(RLE) 過程,當事人會獲發一封醫生證明信,以方便當事人以另一性別作日常起居生活由精神科或內分沁科處方「賀爾蒙替代療程」(HRT)精神及心理科分別確認當事人性別轉換之需要及適合進行手術帶同精神及心理科兩封轉介手術信件前往律敦治醫院外科門診排期收到外科通知首次約見當事人跟據醫生要求,作手術前的各項安排進行一次或多次性別重置外科手術完成政府指定整個性別重置程序後,醫院會發給當事人一封性別重置證明書如需更改性名,須先行到律師行辦理「更改姓名契約」(俗稱改名契)帶同性別重置證明書往入境處申請更改性別及/或性名取得新身份證明文件後,便可以開始更改其他證件或服務之性別、名稱資料。醫院管理局的病人資料,一般會於手術後由醫院自動更改醫生根據當事人需要,處方術後賀爾蒙補充劑手術後仍需由精神科及外科分別跟進至雙方滿意為止

(資料引用自:跨性別資源中心)

男貌女生在女廁遭指罵和投訴:「我不可能用男更衣室」

但是,不一定所有跨性別人士都有變性的打算,羅小風就是其中一例。他透過健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性別認同。男貌女身的特質,遇上二元性別對立的空間,旁人的側目與辱罵,令他在使用更衣室的過程中受盡屈辱。

他指自己不打算做變性手術,在法律上不能使用男廁,但使用女性廁所會遭受不友善的對待,所以以往外出時通常都不飲水,避免去廁所;真的無法避免時,會選擇殘廁。不過殘廁用起來也不方便,數量少之餘,很多還會上鎖。有時大家用完殘廁出來看見有輪椅人士在等候,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所以,行街去廁所對他和不少跨性別人士來說,或多或少是困擾,避得就避,忍得就忍。

他熱愛健身,運動場所無法避免要使用更衣室,身分證上的性別限制之外,他說:「我不可能使用男更衣室,因為有些東西(男性性器官)我的確是沒有的,更衣室內肉帛相見,很容易被發現。我不能把自己置於一個可能受到暴力對待的地方,因為那可能帶來身體暴力或者性騷擾。」

但他使用女更衣室的經驗當中,曾經被人指著當眾辱罵,沖涼時突然被拉開簾質疑,被投訴,甚至更有人報警。

小風續指:「很多跨性別人士其實十分熱愛水上運動,但同時他們亦很怕游水,因為更衣室內著好少衫,大家都會焦慮和恐懼,怕自己『唔夠pass』。」所以,他希望「更衣室只是更衣室」,不是定義男女性別的空間,而是一個可以提供給任何人安心使用的地方。

小風熱愛健身,亦會參加健美比賽。(受訪者提供)

各區公廁數目的資料如下︰

地區

(a)

公廁數目

(b)

在(a)欄內設有暢通易達而無分性別的洗手間的公廁數目

中西區

40 (3)

12

東區

15

14

南區

23 (2)

12

灣仔

16

14

離島

62

18

九龍城

16

16

觀塘

10

10

黃大仙

6

6

深水埗

10

10

旺角

9

9

油尖

12 (1)

11

西貢

61

23

沙田

29

16

大埔

67

16

北區

132

43

葵青

19

15

荃灣

31

11

屯門

40

18

元朗

171

66

總數

769 (6)

340

公廁通常同時設有男廁和女廁廁格。括號內的數字顯示在(a)欄內只設有男廁廁格的公廁數目。

男女廁的廁格較多,傷殘廁所通常只有一格,而且會被上鎖。

(資料引用自:食物環境衞生署)

小風希望「更衣室只是更衣室」,不是定義男女性別的空間。(馬熙烈攝)

性別友善空間 不只是更換廁所標誌

面對使用廁所和更衣室的焦慮,跨性別團體提倡社區要有性別友善空間,男女廁格以外,有一個無性別廁所(俗稱中性廁所)的選擇。梁詠恩指就無性別洗手間的議題,建築署討論了不止10年,但至今仍沒有太大改善。

早前,在平機會主席陳章明的推動下,康文署答應將殘廁改為中性廁所,方便跨性別人士使用。但事件引來不少爭議,反同社群的聲音之外,有殘疾人士團體擔心傷殘廁所會因此被濫用。此外,亦有跨性別人士憂慮,修改標誌後,使用廁所會變相公開承認自己是變性人。梁詠恩指自己欣賞陳章明的一番好意,但無性別洗手間是有很多不同概念的議題,除了單純換一個標誌,將空間改建亦是可行的做法。她建議措施應由政府設施及樓宇開始帶頭做起,同時亦希望希望大專院校、大型商場、企業等自發嘗試增設中性廁所。

至於大眾對無性別廁所的憂慮,她覺得那主要源於大眾對這類型的空間感覺陌生,希望社會能有更多理性討論,增進了解。同時亦相信有了這些洗手間的出現之後,大眾會慢慢消化,了解那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亦自然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