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兩周年】教會應無牆 袁天佑挑戰政治、言論高牆

撰文:韓潔瑤
出版:更新:

9月28日,在年初退休的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前會長袁天佑,又回到灣仔他主持了12年的香港堂,參加「使命公民運動」主辦的雨傘運動兩周年祈禱會,「他們找香港堂,因為當時是避難所。」同日,他收到非教徒在facebook友善標籤(tag),感謝兩年前吃了催淚彈後,可跑入香港堂休息。
2014年9.28 ,警方施放 87枚催淚彈,袁牧師開放教會給示威群眾躲避;事後他向會友發牧函《位於十字路口的教會》解釋決定,不料在網上瘋傳。年初一旺角事件後,又幾番撰文,批評政府漠視社會怨氣;退休後,更用筆桿力撐年輕人如林淳軒、羅冠聰,甚至是政見不同的梁天琦。
袁牧師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Elie Wiesel的名句:「中立從來只有助於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永遠只會助長施虐者而非被虐者。」捅穿「中立」原是謊話。

前日9.28雨傘運動兩周年,袁牧師趁在香港堂的祈禱會未開始,偷空到金鐘走了一趟。(林振東攝)

催淚彈下避難所

在灣仔軒尼詩道上,人稱「紅磚教會」的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簡稱「香港堂」),跟金鐘夏愨道只是咫尺之遙。 2014年9 月28日下午 5點左右,時為香港堂主任的袁天佑牧師正準備從辦公室走到金鐘示威現場,他太太和兩個兒子都在那邊;忽然抗爭人士來電想借用地方開會,「教會大門一直打開,但那天是星期日,多個房都有人在用,如果開會就要我親自安排一下。」他未能抽身出發,沒多久,很多人從金鐘跑過來,「那刻我還不知發生甚麼事,只見有人流晒眼淚,有人衣衫盡濕,有人擦損流血,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原因。」

那夜,教會的地牢、禮拜堂和多個活動室,成百上千示威人士在歇息、睡覺,袁牧師和同工張羅了一個通宵。「初時大家來到都帶着驚恐,我們主要讓他們休息一下、安靜一下,平伏心情。」除了心靈支援,物質上供水、供電器充電、供醫療物資。俟後一個星期多,這裏成了示威者的聚腳地,直至夏愨道上一個個帳篷撐起來。有了夏愨村,示威者無分宗教,經過紅磚教會時,還是會來借用洗手間,傾傾偈。

前日9.28,市民又再撐傘,回到金鐘集會。(羅君豪攝)

還原「無牆」教會

教會「無牆」,任何人都可以隨時走進來休息,是袁牧師任內致力的目標。2003年8月,他到任香港堂,之前一個月50萬人上街,他是當中一個,深明遊行人士無水無廁之苦。翌年路過的隊伍仍有幾十萬人,他即刻開放地庫和洗手間,讓人休息;又和幾個教友夾錢買水派水,「你自己拿錢出來,不動用教會經費,大家就沒意見。」

2009年豬流感,灣仔維景酒店封閉7日,香港堂一樣借出地方給警方作臨時指揮中心。記者好奇,像9.28香港堂幾近全面開放給公眾使用,要不要經過甚麼長老會議表決?他說,教會信任牧師,牧師可以決定。「教會存在的目的,人有需要就要開放。無錯,物業是我們的,但信徒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給予,我們只是服務人群。」

灣仔軒尼詩道上的「紅磚教會」,是袁天佑接觸的第一間教堂,小時候常跟祖母、爸媽返教會。(林振東攝)

座落灣仔,香港堂周圍有民居,有林立的酒吧,修頓球場就在一街之隔,繁華與萎靡混雜,夜與日是兩個世界。走進紅磚教會的,有人情緒低落,只要求「搵人陪住我」。有次袁牧師陪了一個男人兩小時,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方知他做了愛滋病快速測試在等報告,忐忑抓狂。

有人直說:「我手緊,今日無錢食飯。」袁牧師通常給予一兩日膳食費;如果感覺對方不是「食飯」而是「食粉」,便找同工相伴去買食物。「這些錢都是教友的奉獻,不多。我們只能給一百幾十,幫得就幫。」他也試過給500元現金,甚至花過數千買機票送一個外傭回家鄉,但屬偶然;若果需要長期援助的,就轉介去教會在灣仔的社區中心跟進。「假如你太過審度人家,他覺得你唔畀走咗,可能因此令他走上絕路。或者,他真有需要呢?我們幫的不多,無謂揸得咁緊。」

立法會選舉投票前一星期,袁牧師(右)和羅冠聰(中)才由朋友介紹而首次見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撐年輕人」

袁牧師常說,人與人之間需要空間。來到紅磚教會的人,他從不刻意接觸或騷擾,「有人只想用洗手間,有人想靜靜地吃一盒飯。我們只會打個招呼,你喜歡怎樣就怎樣,不會aggressive 傳教,否則太功利主義了,會招來反感。」

對於香港政局,他認為也要留個空間、位置給年輕人。最近立法會選戰,他就提名了羅冠聰。記者以為住太古的他,必是這個23歲後生仔的鐵腳,豈料另有文章:「羅冠聰我不認識他,他不認識我,是我兒子認識他的人,叫我簽個名。既然他要上百個人,我就幫幫他讓他參選吧。」

袁牧師笑言,自己投票前一個星期還未決定選誰,「或民主黨,或公民黨,或工黨,第4個才是他。後來在辯論中看到他有好表現,應對時不是攻擊別人,而是解釋道理,謙厚,是適合人選,於是寫了文章支持他。」選前幾天,他更給香港眾志拍了一個短片,公開呼籲選民投羅冠聰。

過往,基於教友有不同政治立場,也認為每個人應獨立思考,袁牧師參加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從不組織教友,只以個人身份低調出席;立法會選戰,經常被問「投邊個」,他也不願意公開表明意願,羅冠聰令他破例,全因為對方「年輕」。「社會需要年輕人表達意見,總是你們老人家專政,怎行呀?」那麼,泛民的老朋友要出局了?袁牧師哈哈大笑:「他們都做了好耐啦!大家明白的。」他說,身邊不少朋友也基於同一個原因,將手上一票投給了羅冠聰。

今年9.28,是興奮的

教會大門可以跨越,年齡不成代溝,只是教會內外,依然有一堵堵高牆。記者聽聞他應邀一直在某基督教刊物寫專欄,因連番批評梁振英,無聲無色地被停筆。「其實那些批評都很溫和,但無辦法,機構本身就有建制派。」他當小事一樁,因為在網絡媒體,他找到更廣闊的言論空間。像政府以行政手段否決梁天琦參選立法會的資格,他可以直書分享:「建制的暴力,比石頭磚塊更可怕。」

「使命公民運動」是基督徒傘後組織,除了辦時事沙龍,還入社區服務。前日在香港堂辦祈禱會,紀念雨傘運動。(林振東攝)

兩年前9.28,袁牧師跟許多人一樣很不開心,甚至「灰」,「個政府咁都得?!79日之後散Band,太長,我一直在擔心反效果,市民由支持變不支持。」去年大家在祈禱會再聚,原來雨傘種子在不同社區發酵,「做到一些事,幾好!」近一年,他見到很多人對民主追求不減,立法會投票更加「墟冚」,多了年輕人晉身立法會,來到9.28 聚會,大家都是興奮的。

中國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說:「我們教徒相信,上帝不會被罪惡的權勢得勝。罪惡的權勢一定存在社會中,它是一塊鏡子,可引發我們反思甚麼是光明黑暗,公義不公義。」

記者告訴袁牧師,我們見了兩次面,前後聊了兩個小時,聽他提及「上帝」,這才是第二次。他笑,雙眼瞇成一線,說對住教友才講耶穌。

袁牧師今年初從教會退休,更多時間撰文討論時政。(林振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