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推「平等規劃」改造屋苑公園 從性別開始打造友善城市

撰文:梁奕朗
出版:更新:

1999年,維也納以問卷調查市民使用交通工具的習慣。研究發現,市民或因性別而有不同的使用習慣:男性使用原因亦離開不上下班通勤;相反,女性使用交通工具的次數遠比男性頻繁。調查反映,不同社群或有不同的城市使用習慣。既然如此,城市空間應如何改善,照顧不同用家?維也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嘗試推動「平等規劃」,在城市設計時考慮不同社群的需要;他們從性別開始,建成照顧女性需要的「女性工作城」(Women-Work-City)和改造公園設計,讓城市空間更友善開放。

推「女性工作城」 重新檢視用家需要

維也納市政府於21區建立「女性工作城」(Women-Work-City),嘗試把兩性觀點放入城市規劃,達致性別平等。然而,何謂女性友善的建築設計?根據奧地利獨立統計機構Statistik Austria,女性比起男性花較多時間照顧小孩及打理家務;而女性工作城正依此而建。女性工作城由數幢公寓組成,公寓之間有數個花園,讓家長可在住所附近與孩子玩樂。區內亦設有幼稚園、藥房及診所;同時交通網絡發達,方便通勤及接送小孩上學。多年來致力推動平等規劃的Eva Kail指出,「計劃獨特之處在於,區內設計以滿足居民需要為前提,而一般情況下技術與美觀考慮總凌駕人的需要。」

位於維也納的首個「女性工作城市」。(維也納市政府網頁)
2004年落成的第二個「女性工作城市」。(維也納市政府網頁)

公園也平權? 平衡不同性別需要

除此以外,市內公園同樣是兩性「平等規劃」的目標。維也納市政府研究公園的使用頻率,發現女生在9歲以後較少使用公園,而男性的數字則相對穩定,同時,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有自信和敢言;所以當兩者競逐公園的使用權,男性往往佔優。

規劃師嘗試扭轉局面。除了加建行人路,令公園更容易抵達,規劃師亦加設排球場及羽毛球場,令公園用途更多元化,同時把空曠廣場分割成較小的場地,容許不同用家同時使用。結果,新設計的效果顯著,不同性別的用家亦能和諧共處。

被批性別定型 倡「公平分享城市」

然而,這些改變亦引來不少批評。「很多人認為這非常荒謬。」Kail說,「人們反問,是否要把街道髹成粉紅色?」其次,這些「平等規劃」亦很容易被視為性別定形的幫兇,規範不同性別如何使用公共空間,部分「女性友善」設施實際上鼓勵女性擔當打理家頭細務的角色。規劃師亦開始提出「公平分享城市」(Fair Shared City)的概念,不單從性別角度切入城市規劃,而是如何讓社會上不同社群公平使用城市空間,於城市設計時考慮不同需要。

維也納市內其中一個實行性別主流化的公園--Rudolf-Bednar-Park。(維也納市政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