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女強人 尼泊爾女子開餐廳酒吧打理金舖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Menuka是家金飾店的東主。20年來,她曾獨自經營餐廳酒吧,在這個繁榮城市,她努力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根據 「2011人口普查」,香港有45萬多名少數族裔,佔香港人口6.4%,Menuka就是其中之一。少數族群總是讓人聯想起外籍家傭、難民與非法勞工等。其實少數族群還包括在港土生土長、因不同理由前來工作和生活的人,他們不一定是「弱勢社群」。若然發掘他們的生活面貌,會發現這些人來自不同行業,生活與普通人無異。

Menuka獨力經營餐廳和酒吧後,現在與丈夫和合伙人經營三家金器店。(何潔泓攝)

由侍應到老闆   獨自打理兩店

踏進佐敦一幢不起眼的舊式商場,走上不明不暗的樓梯,Menuka在二樓的店內整理金器。39歲的Menuka是「啹喀兵」後代,父親在七、八十年代駐守香港。1996年,她來港會合家人,尋找更好的生活。來港初期,她到南丫島的海鮮餐廳當侍應,在小島遇上收工後到餐館吃飯的地盤工人,他們從交談甚歡的同鄉變為夫婦,育有12、7歲和6歲子女,居於佐敦。

2007年,Menuka拿出打工儲下的積蓄,在油麻地上海街開了家小餐廳,售賣家鄉美食和飲品。雖然生意普普通通,但為到店子能夠成為同鄉的聚腳點而感高興,直至兩年後懷孕,便找朋友接手店鋪。

2011年,Menuka「重出江湖」,在中環開了家小酒吧,Menuka回憶,經營酒吧的三年間,賺到的錢足以維持生活費及酒吧運作,但時常遇上客人醉酒鬧事、坐上一整天、群起打架,她不能控制唯有報警處理,最後覺得太難應付而決定結業。

五年來,Menuka獨自經營餐廳和酒吧,沒有向銀行借錢,也沒有依賴丈夫幫忙。她笑說:「丈夫說我有做侍應的經驗,鼓勵我去試,他繼續在外面打工,我負責經營。」

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郭儉研究少數族裔經濟多年,她指香港大部分的少數族裔鋪頭,都以男士打理為主,由巴基斯坦人經營的店鋪幾乎更是清一色男人班底,如Menuka由女子獨力開店的例子少之有少。

Namaste Jewellery放滿尼泊爾婚禮使用的金飾。(何潔泓攝)
婚宴使用的飾物鮮艷隆重,設計為黃金與紅綠色的水晶相隔。(何潔泓攝)

合伙三家金器店 主打家鄉傳統金飾

酒吧結業後,Menuka沒有停止創業。她現時與丈夫經營金器店Namaste Jewellery,售賣尼泊爾傳統金飾,供同鄉婚禮與日常之用。數十呎的樓上鋪掛滿一串串閃石珠鏈、鑲有寶石的金器、也有用作拜神的尼泊爾銀器。Menuka拿出一塊金,指着上面的閃石,自豪地說店內貨品都是傳統設計。她的顧客主要為尼泊爾朋友、親人和其他同鄉,他們通常會在婚宴、生日和各種派對時前來選購自用或送禮。

新娘的飾物設計鮮艷隆重,頸鏈以數塊金器與珍珠寶石併成;生日與派對所戴的吊飾和襟章都以黃金為主,配上數顆寶石。Menuka解釋,有些定居於此的尼泊爾人會在香港舉行婚禮,即使身處異鄉,也會按照傳統文化成婚,因此會到店內購買富家鄉特色的金器。Namaste Jewellery 現時有三家分店,分佈在少數族裔的聚居地,包括佐敦吳松街、油麻地上海街和元朗合財街,Menuka在佐敦看鋪,丈夫和合伙人則主理另外兩家分店。在Menuka看來,經營金器是一門艱深的學問,丈夫在創業前曾往尼泊爾的金行數月,學習買辦、入貨、銷售和分辨真偽等知識,再教予Menuka。開展事業後,他們不時會到佐敦和中環的交易所買金,再交給本地和尼泊爾師傅,按顧客需要設計禮物。

然而婚宴與派對不是時常舉行,他們沒有賺到很多錢,加上樓上鋪位沒什麼人流,本地人經過會參觀一下並說「好得意」,但不會買來配戴。店鋪生意中規中矩,但Menuka未有打算引入適合本地人口味的設計以及擴大業務。於她而言,夫婦二人打理三間小分行,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但足以照顧三位子女,生活安好滿足。

三間店鋪分別位於佐敦吳松街、油麻地上海街和元朗合財街,都是少數族裔的聚居地。(何潔泓攝)

好書介紹:香港族裔經濟的面貌

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郭儉與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羅金義合作,走訪了22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小商戶,包括葵涌區的巴基斯坦布藝店、重慶大廈的二手手機店等,寫成《獅子山下的南亞小企業》,在「弱勢社群」的角度外,了解南亞居民自力更新的故事,探討他們如何憑藉個人與群體的族裔資源解決問題,生活得自立自強。

店鋪位於佐敦商場二樓,人流不多,顧客主要為Menuka的朋友、親友與同鄉。(何潔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