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求職平台不盡不實?新創招聘平台助新鮮人搵好工

撰文:方心惠
出版:更新:

年輕人習慣於招聘網站搜尋工作,然而要在海量的廣告中求得所好,還要辨明真偽及免受誤導,確不容易。5個90後男生對此亦有同感,因此決定自設招聘平台,以提供更可靠的求職途徑給年輕人。

在主流的招聘平台上,企業只要出得起錢,便能刊登大量求職廣告,然而當中每個職位的詳情及真偽,卻非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能即時分辨。梁雨衡(York)與梁澤信(Andy)等5位年輕人亦曾親歷其中,深感一般招聘網站的規劃與營運模式只着重於企業客戶,卻忽略了年輕用戶的需要,因此於去年正式推出專為大專生及畢業3年的社會新鮮人而設的招聘平台FreshLinker,期望能填補傳統求職市場未能顧及的需要。

名不副實 求職平台滿陷阱

York認為,香港主流招聘平台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是充斥著職銜與工作不符的職位,「以管理見習生(Management Trainee/MT)一職為例,名義上它的工作是要培訓及管理人才,但實際職責卻是要銷售保險及作財務管理,畢業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加入團隊往往會發現事實與預期不符,將求職的時間及精神白白浪費掉。」

York笑言若不是創辦FreshLinker,化學系出身的他現在應該是在藥廠內工作。(李孫彤攝)

Andy亦補充,就算職位名副其實,但年輕人未能配對合適職位的情況亦時有發生。以部分保險工職為例,由於招聘事宜是由企業旗下的各團隊自行負責,非由企業統一進行,年輕人在遞交申請時根本無從得知背後安排,失卻求職的主動權。二人聲稱,團隊曾拒絕了一些企業刊登招聘廣告的申請,主因就是不希望任何一種行業的求職訊息會充斥於他們的平台。

大企業壟斷 難尋小眾工種

除失實與誤導外,五子認為現今的招聘平台偏重於僱主一方,令求職市場處於失衡狀態。由於招聘平台的廣告收費是按量計算,即企業刊登的廣告愈多,相關費用便會愈低,因此資本充裕的大企業及主流行業自能輕易壟斷平台的資訊,用戶亦不難發現工職相近的廣告在平台上氾濫。若求職者並非對此感興趣,便得花更多時間與精神去搜尋合適選擇,且較難與中小企的求職空缺互相配對。

團隊唯一於外國大學畢業的成員Andy,認為能與朋友一起創業的機會實在難得。(李孫彤攝)

York與Andy亦認為,傳統平台以資歷、職位功能及行業作劃分,對初出茅盧的畢業生來說作用不大,「對初畢業的求職者來說,多少年的工作經驗跟他們根本毫無關係,所以我們團隊決定從以人為本、分析性及技術性工作特質來分類。」為顧及畢業生的需要,他們亦會上載與求職及職場相關的文章,以助他們規劃事業前路。

察覺問題,才決心要尋找解決方案,這是五子立心創業的基礎。Andy稱,有些人為一試創業而強行尋找念頭,但結果所付出的卻未必為社會所需,這種創業模式是行不通的。FreshLinker成立只有1年多的時間,但卻已初見成績,就如早前在大型職業博覽中與10多間國際及本地企業合,即場提供大量職位空缺與年輕申請人,對一所初創公司來說,表現可稱得上為不俗。

團隊有意在未來更新平台,提供更切合用戶需要的服務,發展看似不錯,但說到底,五子仍在累積創業經驗,而公司在規模、經驗及資源上仍有限制,二人最後分享創業的挑戰時,亦不禁苦笑道:「網站研發的成本原來真的很貴。」他們正研發新版網站,盼可做到預期的效果——向學生灌輸職業規劃要趁早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