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挑戰傳統求職模式 90後團隊創年輕人招聘平台

撰文:方心惠
出版:更新:

年輕人習慣於招聘網站搜尋工職,然而要在海量的廣告中求得所好,還要辨明真偽及免受誤導,確不容易。5個90後男生對此亦有同感,因此決定自設招聘平台,以為年輕人提供更可靠的求職途徑。

梁雨衡(York/左)與梁澤信(Andy/右)為FreshLinker其中2位創辦人,於中學時代已是好友。(李孫彤攝)

細數香港幾個主要的招聘平台,全皆從僱主角度出發,剛畢業的年輕人要尋得理想工職,又要避免被招聘廣告誤導或欺騙並不容易。於本地大學畢業的York、Tom、Aric與Ken亦曾體驗過求職的難處,因此便與曾在英國入讀大學的Andy共同創立,專為本地大專生及畢業生提供職業規劃及求職服務的FreshLinker,至今已與逾300間公司合作,協助年輕人與企業進行行業及職位配對。梁雨衡(York)笑言,因團隊成員均曾在求職過程碰過釘子或感困惑,因此這次創業就如「久病成醫」,大家對市場有一定了解,無疑有利招聘平台的發展。

創業就如大學上莊做第一屆幹事般,一切均由零開始。
York Leung

平台與客源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對初出茅盧的5位來說,工作經驗不多,談創業更是難上加難,York及Andy 二人坦言,開山劈路的工作往往最為困難,初期單是在開發平台與尋找客戶兩者設先後次序,已教他們糾結多時。

創辦人之一的Tom(左二)曾於跨國企業公司的招聘部門工作,為團隊中最具相關工作經驗的一位。(受訪者提供)

York對此作出解釋:「若先建平台,卻未能及時尋得客戶支持,網站空空如也便沒意思;若延後設立平台,與潛在客戶磋商合作機會時則會欠缺信服力。」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終於決定同步進行,決定看似簡單,但對初出茅盧,工作與營商經驗不多的他們說來,已是很大的考驗。

在策劃營運的過程中,5子亦曾受挫。FreshLinker既以大專生為服務對象,團隊理所當然地希望與香港各大專院合作,然而起初卻是處處吃得閉門羹。Andy指,院校一般不願與私人企業及機構合作,令他們舉步為艱,猶幸除他以外,其餘4人均於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於是他們利用校友身分成功說服母校,與首間本地高等教育學府建立合作關係,其他院校才相繼跟隨,使企業至今能與逾15間本地大專院校及逾150個學生組織有緊密的合作與聯繫。

有理念有伙伴 邊探索邊學習

要協助初企提升信譽 ,辦公室的選址亦為重要。二人指,公司初期的辦公室選址於新蒲崗,惟曾有客戶因他們的公司選址而表示無意合作。至他們及後加入由科學園主辦的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現能以廉價租用環境較佳的園內辦公室營運,Andy指這可給予客戶更大信心,「甚至有些先前拒絕我們邀請的客戶,亦主動回頭與我們接觸,仿佛之前與我們毫不相識似的。」

除設立招聘平台外,FreshLinker亦會為客戶度身訂造推廣活動,提供線上及線下的宣傳。(受訪者提供)

York亦表示,由於公司成立時間短,可動用的資金有限,因此團隊在每項支出亦得計算得份外清楚,「譬如我們為客戶度身訂造招聘活動時,每個項目均不免思前想後,計劃得非常清楚才去執行。」不過Andy認為團隊的優勢在於夠年輕,比同業更清楚用戶的習慣及需要,「若找個老成持重的人力資源顧問前來和學生對話,他們未必有反應,但我們跟他們溝通時則較順暢。」

敢以新鮮人身分創業,因為團隊一來年輕,二來還有高等學歷作後盾。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的Andy坦言,「有了學歷,即使創業失敗,重投職場也非難事。」他倆亦強調,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碰壁、探索與學習,機會的確難得。還好公司業務已漸上軌道,線上平台更擬於年中更新,進一步開拓市場,為公司日後發展打好基礎。

FreshLinker創業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