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擺凳仔、粉筆畫 澳洲團體改造廣場 人流增逾200%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香港的公共空間真的鼓勵人逗留嗎?大樹被柵欄圍住,長凳中間有冷硬扶手,有時想坐下,只能用半邊屁股俟著花叢邊或噴泉。但原來改變現狀,並不像我們想像般困難。
澳洲有團體進行社會實驗,在本來了無生氣的戶外空間放置傢俬和佈置,結果發現逗留人數不只增加一倍,還吸引不少家庭和老人到訪。到底是甚麼帶來如此巨大的轉變?

實驗之前:超過9成人只會路過,不作停留

去年10月,澳洲景觀建築師學會(AILA)及街頭家品公司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在首都坎培拉(Canberra)進行社會實驗#BackyardExperiment,重新佈置戶外廣場,希望透過觀察行人的變化,研究如何吸引人們使用公共空間。

為期8天的社會實驗於Garema Place進行。那是一個露天廣場,有一片水泥地和幾棵樹,附近還有一些餐廳和商店。在實驗之前,97%的居民都只會視之為路過的地方,而且幾乎全部都是64歲以下的成年人;少數逗留者則多為無家者,較少家庭和老年人逗留。在實驗之前,居民更認為該處是「嚇人的」、「令人厭倦的」或是「沈悶的」。

從前此處是成人夜生活的熱點;加設燈光與織物後,使孩子與父母亦愛在此處逗留。(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 Image: Jackie Chan, WE-EF LIGHTING)

加設桌椅、草地 利用色彩改變氣氛

計劃以低成本的簡單改動為主,例如設置可以移動的輕巧桌椅,令人們可以隨意在喜歡的地方休息;鋪設草地,以綠色環境讓人們停留下來放鬆等,又找來藝術家與居民一同裝飾佈置,在樹幹加上織物,並在地上用粉筆畫畫,利用繽紛的色彩和燈光,營造安全、溫暖的感覺,吸引孩子和家庭前來玩耍。

廣場改頭換面之後,到訪人次從27,530人(4天)增至52,195人(4天),增加190%,而逗留人次更增加247%。到訪的人亦較以前多樣,朋友、情侶、小孩、退休人士等都在這裏聚集。

改造之前,大部分行人只視廣場為路經的地方。(影片截圖)

研究報告:可移動的椅子增加彈性 鼓勵停留

大多數居民都樂於看見這個變化:有大學生因為精心佈置的環境而逗留拍照;也有父親指小孩子看到裝飾豔麗的樹木,便直奔到這個公園;更有酒吧店主指,人流帶旺了生意。研究報告指出,可移動的桌椅為不同類型的訪客提供彈性,可以轉變座椅的位置和組合,鼓勵他們停留。

其實早在1980年,美國城市學家William H. Whyte研究紐約的戶外廣場和公園,在其著作《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寫道:「當有位置可以坐,人們便傾向坐下來。……如果沒有地方坐下,即使是最吸引的噴水池、最引人注目的設計,都無法誘使人們到訪。」Whyte強調座椅在公共空間的重要性,並指可移動的椅子讓人們有更多不同選擇,而不必被設計所局限。

椅子採用較輕巧的類型,方便人們搬到喜歡的地方休息。(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 Image: Randal Photography)

居民憂慮桌椅被偷走 無家者主動守護

雖然如此,在實驗準備時,居民對座椅的設置持保留意見。不少居民以從前藝術品消失的事例,叫團隊小心座椅將會被晚間的醉酒者拿走。然而到了實驗的最後一天,除了一張椅子在最後一晚受到損壞之外,60張座椅竟然全部沒有被偷去。原來,在團隊與無家者討論此計劃之後,無家者都主動幫忙看守家具。

澳洲景觀建築師學會會長Shahana McKenzie說:「其中一樣我們(在實驗中)展現出來的,便是這些相對低成本的暫時性設施也有巨大的影響力。……僅是草地和可移動的家具便可以改變人們與空間的互動方式。」她又表示,由於是次實驗的成功,正在商討永久裝置的可能。也許不久將來,Garema Place將會再次成為居民聚集的樂園。

除了加上織物裝飾,團隊亦利用繽紛的色彩製造溫暖的環境,一洗過去的沉悶氣氛。(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 Image: Randal Photography)

反觀香港的公共空間,即使是行車天橋下的空地亦有限制,如不許玩滾軸溜冰,甚至圍封起來,寧願設置裝飾,亦不讓公眾使用;連座椅亦大多加上扶手,限制使用椅子的人數與行為,大大減低公眾使用設施的彈性:原本幾個小孩可以一起坐的長椅,被扶手設計硬性規定只限二人坐下……如果公共空間可以包容不同活動發生,會否令城市活潑起來?

研究團隊認為草地像一個暗示人們放鬆休息的暗號,吸引他們停下步伐。(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

資料來源:Street Furniture Australia分析報告The Canberra TimesCit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