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再造】現代收買佬:爛碗爛碟整飾物 垃圾瓦片找到歸宿

撰文:林𡝴雯
出版:更新:

「食嘢唔做嘢,做嘢打爛嘢」,或者你和我,小時候都被媽媽這樣說過。「打爛嘢」的後果,往往就是多了一堆垃圾、吃了一餐「藤條炆豬肉」。或許Oka和小煩兩人都還未吃過這道「風味小菜」,才會見人就講「如果你有爛碗碟比我呀,我哋用來做啲飾物」。

Oka對米通碗情有獨鐘,因為它盛載著她和婆婆的回憶。(受訪者提供)

手鐲、戒指、耳環、心口針,全都是藍白相間,遠看起來有點像青花瓷,近看才發現它們是一段屬於Oka的童年往事——米通碗。在Oka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她跟婆婆一起住,經常看見婆婆在廚房忙東忙西後,把飯菜放在一個個米通碗內,再端到飯桌上。放在米通碗內的,都是家常便飯,簡單如鹹魚蒸肉餅,但在Oka心目中已是最好吃的飯菜。Oka長大後,每次看到米通碗,便會想起婆婆。就算是「打爛」的,她都捨不得丟掉。

垃圾不丟,難道儲起來?本身是設計師的Oka靈機一觸,拿住米通碗的碎片,到屋企樓下的五金店向師傅求教,「我想做一啲碗碟碎片呀,點樣可以磨平、整靚?」,一切就由一張砂紙開始。

爛碗碟的碎片鋒利得可以自刎,用砂紙磨不平。Oka這個外行人只好上網找資料,膽粗粗買下打磨機。打磨機的大小和顏色活像一根紅蘿蔔,只是尖端配上粉紅色的圓柱形打磨石,插上電源,風風火火,不消幾秒,碎片就變得「平易近人」。

用上打磨機,不消幾秒,碎片就變得「平易近人」。(林𡝴雯攝)

「鹹魚翻生」工具箱

記者與Oka見面那天,她家的工作枱放滿各式各樣的工具,4支小鐵鉗、帶木棍的鎚子、透明眼罩、膠水、橙色的打磨機,還有一台灰色的小鑽床。當然,還少不得她的最佳拍檔——小煩。

工作枱放滿各式各樣的工具,全都為碎片飾物而設的。(林𡝴雯攝)
為了在細小的碎片上鑽窿,二人買入小鑽床。(林𡝴雯攝)

小煩與Oka一樣,從事設計行業,所以在她們眼中,再簡單平凡的小東西,都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Design改變左自己的目光,睇到呢樣嘢,就會諗下可否有其他用途」,即使見到碗碟碎片,她們也不會一下子就把它們當成垃圾掃走。

Design改變左自己的目光,睇到呢樣嘢,就會諗下可否有其他用途。
碎片飾物設計師Oka
Oka(左)和小煩(右)都是設計人,也是製作爛碗碟飾物的最佳拍擋。(林𡝴雯攝)

她們買了一大堆工具,除了是為了保存自己重視的回憶,還希望給它們第二次生命。她們在7個多月前開始經營o-underline手作小店,當收賣佬,「爛碗、爛碟、爛花瓶、碎片、瓷片」一律歡迎。無論是當面交收,或是郵寄,只要把這些「垃圾」送到她們手上,鹹魚都會翻生。

打磨碎片時粉屑會隨處飛揚,須戴上透明眼罩。(林𡝴雯攝)
她們計劃把酒樽製成耳環和心口針。(林𡝴雯攝)

「一隻爛碟,比較大塊碎片,我會用來做心口針。比較小塊碎片,我地就會整戒指、手鐲」,除了碗碟,Oka和小煩也會收集各式各樣的「垃圾」。前一陣子,Oka的朋友就送了她一瓶綠色的酒樽,本來是要丟到堆填區,成為一件永遠的垃圾。現在轉到她們手上,就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地球之友張潔儀指出,玻璃、瓦、瓷這類物質都是無法生物降解,即使丟到堆填區,它們也只會碎裂,但不會分解,「過了很多年也是玻璃樽的樣子」,她認為回收、重用玻璃比棄置好。根據2015年的香港固體廢物,香港每日棄置超過350噸玻璃。看著眼前的玻璃酒樽,小煩有新想法,「綠色的樽身,可以砸碎,整耳環。」Oka加一句:「酒樽上這個(銅)牌,整耳環太大了,我打算整心口針。」這件「垃圾」又活過來了。

製作心口針和耳環的步驟較簡單,只需要把碎片磨平後,塗上膠水,待乾透後黏合。但製作手鐲比較複雜,小煩拿起一塊碎片即席示範。她挑了一塊大約只有一個指頭那麼大的碎片,戴上透明眼罩,用打磨機拋光,碎片的粉屑隨處飛揚,還要特別小心,否則很容易割到手。因為要把碎片扣在手扼上,小煩須先在碎片上「鑽窿」。為了盡量減少「鑽窿」過程產生的火花,每次鑽窿,都需要兩人一起落手幫忙,一人負責倒水降溫,另一人則負責鑽窿。因此小煩和Oka大多都會把小鑽床搬到室外,在露台工作。最後,小煩用鐵鉗夾開手鐲扣,再放入已打磨的碎片,就大功告成。

小煩把小鑽床搬到露台,方便鑽窿。(林𡝴雯攝)
鑽床能在指頭般大小的碎片上,準確鑽窿。(林𡝴雯攝)
小煩把已鑽窿和打磨的碎片,扣上手鐲。(林𡝴雯攝)

從不「為爛而爛」

這些變身的小飾物可以在哪裡找到呢?Oka和小煩定期會帶同這些小飾物,到不同的市集擺攤出售。爛碗爛碟,是否有人願意花真金白銀買呢?這個都是她們起初的疑問,所以一開始也是小試牛刀,帶幾塊小飾物到市集擺攤,希望遇見知音。一個手作市集,小型的都至少有10檔,大型的可能兩隻手都數不完,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很幸運,有一對衣著時髦的老夫婦留意到她們,「睇完咁多檔,最靚嘅係你地,好有創意」,拿出錢包,就買了她們手作的心口針。一句簡單的有創意,為她們打了一支強心針,二人下定決心繼續經營。

用米通碗碎片製成的手鐲大功告成。(林𡝴雯攝)

做了一段時間,飾物也愈來愈多樣化,也有欣賞的客人,oka說算是不過不失。「如果酒樽(飾物)試驗成功,我地又可以試下更多新產品」。有時候遇到外國人,她們還會主動向他們介紹「米通碗」這種華人地區獨有的餐具,順道向他們講解香港的特色文化。攤檔枱面放上收賣佬的紙牌,爛碗爛碟,少少無拘,多多益善。

最近有客人把碗碟送給她們,但Oka卻把它們全數退回。「全部都冇爛,冇爛過我就唔要啦,始終我都要整爛佢」,她建議客人把這些完整無缺的碗碟轉贈到重用碗碟的機構,「就算一隻碗賣2蚊,但都好過比隻碗我,整爛佢」。Oka工作枱上的碗碟果然要不缺角,要不有長長的裂縫,再不是,就是碎成幾片。

垃圾製成的戒指盒

「執開有條路」,不止碗碟碎片,還有很多你想到和想不到的,她們都會儲起來。Oka看著小煩,「佢真係垃圾婆黎咖,咩都執」。朋友送禮物的「花紙」、包裝用的「啪啪紙」、放糖果和餅乾的舊鐵盒,甚至是用過的薄餅盒,她都會一一存起來。有什麼用?用過的木盒,小煩把木盒蓋翻轉,再把「啪啪紙」剪成7小卷,一行行地放入木盒蓋,每行放上2隻碎片戒指,她們就帶著這個戒指盒走天涯。

小煩把用剩的木盒蓋和「啪啪紙」放在一起,放戒指一流。(受訪者提供)

每逢周末,Oka和小煩都要忙著為這些碎片飾物打點,收「垃圾」、整「垃圾」、賣「垃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賣了半年,喜歡這些「垃圾」的人不少,她們也想繼續做下去,「呢樣野係可以無限做,唔局限在碗碟,咩都可以做」。

4月手作市集 (包括O-underline爛碗碟飾物攤檔)
日期:4月14-17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將軍澳將軍澳Popwalk 天晉滙地下露天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