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區議會跨黨派 通過先安置居民暫緩發展新界東北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北區區議會昨日就新界東北發展的前期工程及收地安排作討論,最終不分黨派、全員通過動議,要求暫緩發展方案、「先安置,後遷拆」,促政府改善目前方案後再提出。
有區議員在會上提出憂慮,擔心政府會否繞過區議會、直接將方案帶上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出席會議的發展局代表不打算撤回方案,僅表示會考慮議員意見。受收地影響的馬屎埔村村民關先生認為,是次至少令各黨派的區議員在會上表態,若政府無視民意、決意繞過區議會,「咁林鄭一定係689 3.0。」

北區區議員昨一致通過動議暫緩新界東北發展,要求政府應先與居民商討好安置問題,再作發展。(資料圖片)

古洞北村、石湖新村、馬屎埔村等30多名受東北發展影響的村民,昨晨亦有到北區區議會場外示威,要求提供合理安置;並旁聽會議,不少人更需站在公眾席旁。馬屎埔村村民關先生會後表示,有古洞北的村民原本欲衝擊區議會,最後與區議員見面傾談後,區議員願意代為反映意見,方打消念頭。

發展局:60萬賠償是「特事特辦」  議員:首期都唔夠畀

是次會議主要討論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內、前期及第一期工程,當中涉及擴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及收地安置等問題。根據區議會文件,新發展區可容納46萬人口,當中前期及第一期工程計劃明年展開,2023年完工,預料可提供16,000個單位、容納46,600人;意味着發展範圍內的居民,最遲亦需於明年遷走。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鍾文傑指出,收地補償方案中的「特設特惠現金津貼」,可算是「特事特辦」。符合指定條件的受影響居民,可獲最高60萬元的津貼;另外,通過資產審查的居民也可申請公屋。但民建聯區議員劉國勳批評,60萬元「唔知夠畀幾個月租?首期都唔夠畀。」又指金額與09年菜園村安置賠償金額一樣,但現時樓價已飆升了很多,政府應調整賠償方案。

馬屎埔村部分土地,屬於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及第一期工程的範圍,村民明年將要遷出。(林綺琪攝)
石湖新村雖不是前期及第一期工程的收地範圍,但其後也會面臨收地問題。村民林玉君指,且明年工程展開後,工程車輛需在部分村口出入,亦會對村民造成影響。(林綺琪攝)

泛民建制意見一致   促先安置後發展

房協早前向城規會申請將粉嶺百和路一幅土地改劃為發展1,500個可租可售單位,並計劃優先分配予受東北發展影響的合資格清拆戶。惟劉國勳指出,是次工程有約2,000戶居民受影響,最遲明年便要遷出;百和路單位最快於2022年才落成,中間近5年的真空期,居民不知何處容身。他建議讓居民優先遷入區內約於2019年落成的寶石湖邨,要先安置、後遷拆,認為政府應用以人為本的政策照顧村民。

民主黨區議員劉其烽亦批評,政府由2008年首次就東北發展諮詢、至今已近10年,仍然拋出一個爛方案:「係咪當區議會係橡皮圖章?」他認為政府對於安置村民毫無誠意,但用盡公權力收地,只會起帶頭作用,令地產商收地手法更趨激烈。他要求發展局撤回方案,並促請政府不要企圖繞過區議會、直接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

身兼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及區議員兩職的侯志強,昨亦質疑政府的安置方案不合理:「唔係求其搵個窿塞你入去,好似將人放入和合石咁,啲村民唔會鍾意。」又認為60萬元的賠償額屬太低。劉國勳及劉其烽其後提出動議,要求暫緩東北發展,政府應先與居民商討好安置方案後,才再將優化方案重新提交區議會;得區議會支持後才交上立法會。最後區議會全體21票通過動議。

劉國勳(左)昨在會上要求政府要先安置、後遷拆,會後他再向受影響村民林玉君(中)及花姐(右)解釋。(林綺琪攝)
石湖新村村口,掛滿要求政府聆聽村民意見、先安置後遷拆等訴求的橫額。(林綺琪攝)

村民批評安置條件「離地」

粉嶺北新發展區寮屋居民關注組發言人、三代人均住在石湖新村的林玉君,昨亦有到場旁聽會議。自2008年起至今,他參興過多個政府的諮詢會,提出過復村、免資產審查申請公營房屋、先安置後遷拆等要求,但都不獲接納;反映過60萬元賠償金額的不合理,政府亦只表示「公帑要運用得宜」。

他並不反對政府發展,但應先給村民合理及妥善安置:「你無可能將住係呢度嗰一萬幾千人扔咗落個海度,連個水泡都唔畀佢哋。」同村村民花姐過去30多年來,一直居於村內,並以農耕為生,每天凌晨3時多便往天光墟賣菜,日後被收地後恐復耕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