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古洞最後鎅木廠 教做木凳冀改拆遷宿命

撰文:郭雅揚
出版:更新:

全港最後鎅木廠--志記鎅木廠,已近70年歷史,北角起家,在柴灣被迫遷過幾回,最終落戶上水古洞30年。雖然走過行業蕭條時代,卻不知道是否擋得住明年啟動的新界東北發展,隨時遭連根拔起。推土機在前,志記近年因為回收舊木重用,又傳承工藝,愈來愈多業外、區外人肯定,可會是出路?

志記每月都會抽一個周六教市民木凳,如有木工根底的參加者更可試製入榫書櫃。圖中左三的強哥是志記其中一位負責人。(龔慧攝)

王志於1947年在北角開始經營志記,三遷四搬,到過柴灣,最後落戶古洞現址。如今接手父業的3兄妹,原以為可在市區邊緣平靜地鎅木、賣木,卻遇上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主理人王鴻權(權哥)本擬收地後便可退休,只因看到很多年輕人重視鎅木廠發展,不斷跑來向他了解快要消失的傳統行業,令他改變了想法,「年輕人的熱枕感染到我,個個讀那麼多書,有些更是在外國讀書,學習西方思想,不想個個留在外面益了外國。」於是,68歲的權哥在推土機來到前,積極推廣傳統工藝,與時間競賽,既開放木廠予中學生、大學生參觀,連遠至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建築系也來看個究竟;他也開班教授製作木凳、書櫃等,希望讓城市人窺看這個原來跟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呢度地方大,可以凝聚到人。」權哥笑咪咪說。

志記負責人王鴻權(權哥)慨嘆因為行業息微,所有機器壞掉都只得自己修理。(龔慧攝)
整個下午,鐵鎚敲木的聲音此起彼落。(龔慧攝)

每月一次 開班教做木凳

由今年7月開始,志記與關注東北發展的土地正義聯盟及土地教育基金合作,每月舉辦一次木凳製作班。上個月一個周六,權哥5時多便起床,從小西灣的家出發,坐了巴士、港鐵到上水還得轉小巴,清晨8時多已在古洞的木廠準備木凳班材料,陪伴他的是忙得團團轉的妹妹美嬌(妹姐)和弟弟鴻強(強哥),還有幾條在木頭間閒晃的狗。

上午九時許,20多位參加者已來到志記,先由權哥導賞介紹木廠,然後便分發材料,開始整凳仔。整個下午,鐵釘打入實木的聲音此起彼落,參加者先鋸出凳腳,然後平衡兩條凳腳再釘起來,做好四條凳腳後再釘上圓形凳面,再到椅背,過程中得用砂紙磨滑木面,最後上油。早上來到,傍晚才能拿着親手做的沉重木凳回家。過程繁複,權哥3兄妹整日不是幫這個磨平凳腳,就是替那個拔出鎚歪了的鐵釘,而且有問必答,「歡迎歡迎」掛在口邊。

先要把木板鋸成凳腳。(龔慧攝)
揼了十數口釘,參加者都大叫「好累」。(龔慧攝)
大家各有各忙,在陽光照耀下,感覺很原始、和諧。(龔慧攝)
人人做得「大汗疊細汗」,只有狗狗懶洋洋。(龔慧攝)

參加者揼釘揼得汗衫全濕、手臂痠痛,嘀咕為何不教入榫。權哥解釋,入榫工序更複雜,裁木要得宜,初學者難以掌握,「想學入榫就要再來。」同時替他們在木頭上用電鑽鑽個小洞,方便揼釘,「輕輕鑽下㗎咋,鑽太深驚你地學唔到嘢,要自己揼。」參加者做得落力,或許來的人本來就明白,工藝便要花得起時間。

培養手藝需時,木凳原材料生長更需時。木凳班的材料是從中電回收得來的電燈杉木,比工廠流水作業式倒模出來的木板更經得起時間洗禮。塊塊獨特的實木,圈圈木紋說明樹木年齡,權哥說,木凳原木約有二、三十年樹齡,「熱帶雨林的木還厲害,少說也有上千年。」權哥愛木,常說人與木共生,「為何我們的棺材是木做的?就是因為木與人最貼近。」

巧木需雕琢 發展要細想

支撐志記生存的,便是一班惜木的人。鎅木業不比從前興盛,得尋找鎅木以外的出路。權哥在木凳班開始前,先用電動吊機吊起做了幾個月的實木枱以騰出空位教整木凳,他邊操作機器邊驕傲地說:「整張枱沒用過一口釘,入榫而成的。」客人重視傳統工藝,在講求效率的社會願意花半年等待一張手製桌子,增添了權哥的生存機會。而「落手落腳整木凳班」是另一種機會,參加者除了花一整天學習做一張木凳之餘,也感受大自然原木與人的聯繫,再思考香港的發展該如何走,怎樣走。

來整木凳的人有學生有中年夫婦,有人對東北發展全然不知,有人一直關注;有人從未拿起過鎚仔,有人愛木工愛得在家添了鋸床。有位自稱師奶變師傅的參加者黃海環,自備工具到來,「紮行馬」在鋸木,更畫了凳仔圖樣,希望在此「大展拳腳」,「這兒地方大嘛,又有師傅教。」看她瘦削的身軀踩着木頭拼命鋸,就知道她有多愛木。

參加者黃海環自備工具、凳仔圖樣來志記,一展身手。(龔慧攝)

兩年前,黃小姐家裏裝修,師傅從大陸訂了一批木,卻不合心意,最後她在家附近看到人家拋棄完好的原木傢俬,大嘆浪費,於是撿回家改裝成抽屜,從此迷上木工,「我留意志記Facebook很久,見權哥開班,馬上報名。」她很希望在家附近租地方做木工,可惜租金太貴,志記離她油塘的家又太遠,只能買了鋸床回家,早上用完,晚上收起來便是睡覺的床,也顧不了木屑滿房都是。

「真係好擔心政府收咗呢度啊。」黃海環道,這也是很多人的憂慮。於古洞馬草壟的志記佔地逾萬呎,剛好落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範圍內。新界東北發展區域包括古洞北及粉嶺北,早在90年代開始研究,2009年已展開公眾諮詢,2014年立法會審議前期撥款申請,上百名反對東北發展計劃示威者衝入立法會,依然遭財委會主席吳亮星粗暴通過。前期工程已然開始,權哥仍未收到任何政府通知,無奈「到時再算」。

三兄妹一起留守父業,一路走來,經歷了80年代的興盛時期,其他兄弟也另起爐灶。到1997年鎅木行業「斷層式崩潰」,政府立例管制木材入口,來貨價變高,加上北美環保木入口香港時已經鎅好,香港本地鎅木廠變得可有可無,相繼倒閉。只有權哥不死心,本着「窮則變,變則通」精神,開始回收中電木電線杆和灣仔碼頭樁柱循環再用,既做枱做凳賣人,又開班教人「落手落腳整木凳」,多年的堅持令志記成為香港最後鎅木廠。志記捱得過商業社會的汰弱留強,卻不知道在大政策下,會否守得住。

「落手落腳做木工」班
日期:2016年10月29日
報名及查詢:欣(63326681)
主辦:土地正義聯盟、土地教育基金

落手落腳一個下午,大功告成,自己木凳自己坐,特別嘆。(龔慧攝)
參加者梁生在木凳刻上祝福,手製生日禮物。(龔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