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道停車場關閉 市民奇遇舊式70年代「廢紙箱」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中環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大廈於今年5月1日關閉,計劃將這塊黃金地皮改作商業用地。停車場歷史超過40年,吸引市民到場拍照留念,更發現內裡有款式古老的垃圾桶。「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這款垃圾桶常見於70年代。最初是稱作「廢紙箱」,1972年才改稱為「垃圾桶」。運輸署回覆查詢時確認,停車場有兩個刻有「USD」(Urban Services Department,前市政總署)標誌的垃圾桶,正聯絡相關部門跟進。

發現古老垃圾桶的Johnny是80後,任職文員。他自小在灣仔成長,喜歡本土舊文化。他說:「始終這些是以前港人生活的見證,本應該做完善保育,但既然難以避免清拆,我會主動為它們作紀錄。美利道停車場服務市民44年,以前更是廉政公署的總部,尤其在發現舊垃圾桶後,我認為社會與政府不應單純以地皮價錢,衡量這座建築的價值。」

服務市民44年的中環美利道停車場關閉,有市民到場拍照留念,竟然奇遇舊式垃圾桶,絕非現今流行的「劉華」款式。(受訪者提供)

他在4月30日傍晚專程來到拍照留念,就在1樓的電單車泊位附近,發現一堆雜物。當中兩個紅漆鐵製垃圾桶特別吸引他。半圓上蓋裝嵌在長方形鐵盒,左右兩邊有倒「V」字形鐵枝支撐。

他留意到垃圾桶沒有食環署或80、90年代的區域市政局標誌,「我先30幾歲,對這款垃圾桶沒有印象。但從設計可見,這個垃圾桶有一定歷史。」停車場關閉前由威信停車場公司管理,威信回覆查詢時確認,停車場有一批屬於運輸署的雜物,包括垃圾桶。目前雜物及停車場皆已移交給政府處理。

以前竹籮都當垃圾桶 兼備「收屍」功能

朱漢強主持臉書群組「再見垃圾桶」推動環保,對垃圾桶素有研究。他看過Johnny提供的相片,認為是常見於70年代的垃圾桶。「這款垃圾桶尚未完全消失,我在南昌邨這些舊式屋邨見過。小時候,這款垃圾桶只是一個長方形鐵盒,後來有附設煙灰缸的上蓋。除了這款,還有竹製垃圾桶,貪其輕便,容易疊高存放。」
 

女醫生在美利道停車場墮樓命危。(資料圖片)

原來1970年,全港400萬人口只有3,328個垃圾桶。而今天全港有4萬多個,食環署規定每60米放置一個。2000年食環署成立後,採用兩款容量分別為70公升和130公升的圓桶型垃圾桶,總共21,000個。圓桶設計能防止垃圾桶被強風吹走,而底座、內膽和外殼獨立組裝,方便清理。由最初淺黃色,01年改為紫色;到08年因應本港協辦奧運,改為橙色。「至於市民見到綠色和黃色的垃圾桶,是屬於康文署轄下場地的。」朱漢強說。

他更提起,以前有一種高掛在電燈柱上的有蓋「老鼠箱」,老一輩用來形容高矮配情侶的「電燈杉掛老鼠箱」,便是源自此箱。「像奶粉罐大小,一打開,氣味難聞到死,而且會流出像豆腐花的液體。這是市政局提供給市民處理老鼠的垃圾箱,後來才知道,單是1970年政府就處理掉32萬隻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