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筍工】太古為員工起吊車建別墅 仲包免費睇戲睇醫生咁爽?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如果公司肯津貼員工搭的士返工,或者已算一份筍工。那麼如果公司為你興建吊車,你又敢想像嗎?就在125年前,太古洋行為了接載洋人員工上下班,在鰂魚涌興建了全港第一個吊車系統,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絕世筍工?
大家都知太古地產,但它其實以糖廠起家,於1884年正式投產其後太古洋行發展船塢工業,在1908年迎來第一艘維修的船隻。除了英國人之外,糖廠開業時更聘用有不少來自德國的專業人才。這些洋人經理和工程師不適應香港的濕熱天氣,太古洋行便在柏架山興建宿舍和大風坳設避暑別墅供他們居住。1892年,更在鰂魚涌興建吊車連接英皇道和大風坳,接載員工上山下山。

船塢開業後就有5000名員工和家屬遷入;到了20世紀初,太古工業城已是超過一萬人居住的小社區。(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別墅和吊車後來因效益不佳,終於1932年進行拆卸。即使如此, 太古洋行亦很貼心,提供津貼予洋人員工僱用轎夫,讓他們仍然可以「坐上山」。1964年開始在太古船塢工作,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前工程師盧覺強憶述,當年外籍高級職員會在華蘭路附近等轎夫上山,「好似舊片咁,前後都有一個人抬,中間有張凳畀一個人坐。」

除了宿舍之外,太古洋行亦為洋人興建俱樂部,田徑場、體育會、遊艇、高爾夫球、水球等設施和活動一應俱全。洋行更會提供貸款協助職員的妻子遷居來港。

除了宿舍之外,太古洋行亦為洋人興建俱樂部,田徑場、體育會、遊艇、高爾夫球、水球等設施和活動一應俱全。(1915年的太古俱樂部/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山下容易積聚病菌 吊車反映華洋有別

太古同為洋人和華人提供宿舍,但是洋人始終都是「高級」一點。當年洋人住在山上,華人住在山下。研究筲箕灣一帶歷史的中大歷史碩士陳子安稱:「吊車一定唔係華人坐,一定係西人坐。反映到華洋分得好開。」除了不適應氣候之外,陳子安指,19世紀末鼠疫爆發期間,華人和家禽、羊、牛住在一起,「喺英國人眼中呢啲係完全唔能夠接受,因為呢啲有可能成為病菌嘅溫床。」

【圖輯】125年前鰂魚涌已有吊車?  清畫家:泰西人巧奪天工! 

自小在船塢工作的盧國強,兒時覺得洋人職員「好威水」,希望有天也能成為工程師。然而,這班威水洋人與華人甚少交流:「啲鬼佬『勒更』(巡更)嗰陣,我哋都唔敢望落力啲做嘢啦,唔會打招呼。」即使是同事,洋人與華人會分不同閘口出入。陳子安稱,據說華人在西灣河的東閘出入,洋人就在華蘭路附近的西閘出入,「有啲分別,會有唔同。英國人有特權啊嘛,大班、官員嚟到(香港)都有特別嘅優惠。」

由太安樓至太祥樓一帶的華人宿舍在1909年落成,那是只有兩三層樓高的「紅磚屋」。那一帶的街道還特意以「太」字命名,例如太安街、太祥街、太康街等。(顏寧攝)
+6

興建華人員工宿舍 下一代為接手加入太古

雖然洋人高人一等,但華人在太古的待遇也不薄。1881年太古洋行買下鰂魚涌的地段,除了興建糖廠和船塢之外,亦在西灣河興建華人宿舍和華人福利會。由太安樓至太祥樓一帶的華人宿舍在1909年落成,那是只有兩三層樓高的「紅磚屋」。那一帶的街道還特意以「太」字命名,例如太安街、太祥街、太康街等。船塢開業後就有5000名員工和家屬遷入;到了20世紀初,太古工業城已是超過一萬人居住的小社區。

【社區異想】屯門市廣場30年劇變 音樂噴泉八佰伴變跨境購物店

盧國強就爸爸在船塢當貨倉文員,他們一家居住在員工宿舍。雖能租住宿舍,但是離職後就要交還。盧覺強加入船塢的原因就是為了能「接手」宿舍。1965年,讀到中二的盧覺強只有15歲,為幫補家計,開始在船塢當Office boy。工作兩年之後,盧覺強決定學一門手藝,參加了太古的學徒計劃,學習維修機器:「唔會餓親之餘,更能接手宿舍」。原來參加者時須有家屬是太古員工,才能參加學徒計劃,因此吸引不少員工的下一代都加入太古工作。

太古的員工家屬還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服務,「宿舍之外,有醫生免費睇病都吸引㗎!有時診所唔開,出去睇私家診所差唔多要5蚊。」盧覺強還是小學生時,一碟牛河都只是8毫子,免費醫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15歲開始在太古船塢工作的盧覺強:「電燈公司都有宿舍,但無診所。我覺得太古嘅福利非常之好,我非常欣賞佢嘅學徒計劃。呢啲大廠係培訓人才嘅好地方,無咗其實好可惜。」(由盧覺強提供)

到福利會借書、飲茶、睇戲:一到黃飛鴻就爆棚

盧覺強日間在船塢學師,晚上就讀夜校。那學費該如何是好?當年太古會全額轉貼學費之餘,學徒更能在福利部免費借用課程書籍。除了借書之外,員工更可去福利部飲茶、睇戲、打波、游水和免費睇醫生!

盧覺強自小就會一家人去福利部飲茶:「喺宿舍行去都係10幾分鐘,屋企人好少出去飲茶。1毫子1件糯米雞,我唔知市價,但係應該平過出面。」那座戲院雖然只播舊片,但依然很受歡迎:「2、3毫子一張戲飛,一到《黃飛鴻》啲戲就爆棚!30分鐘前就要去排隊買飛。」宿舍內的小朋友打成一片,當乒乓波檯、籃球場和足球場閒置時,他們就會一齊打波。不單是住宿和娛樂的福利,太古的員工家屬還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服務,「宿舍之外,有醫生免費睇病都吸引㗎!有時診所唔開,出去睇私家診所差唔多要5蚊。」盧覺強還是小學生時,一碟牛河都只是8毫子,免費醫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社區異想】旺角曾經有碼頭 西洋菜街堅有菜 法國電影都嚟取景

然而,太古的薪金其實沒有比外面高,盧覺強學滿師後在則樓繪畫機械配件圖則,月薪800元。後來在電燈公司畫則的月薪有1500元,翻了近1倍。不過,太古的員工福利事實上是當時少見的,「電燈公司都有宿舍,但無診所。我覺得太古嘅福利非常之好,我非常欣賞佢嘅學徒計劃。呢啲大廠係培訓人才嘅好地方,無咗其實好可惜。」

提供福利為吸引勞工 有船廠出多一半人工「挖角」 

今天很難想像有公司提供一站式員工福利,提供住宿、免費醫療,甚至是娛樂設施。陳子安指,這純粹出於吸引人才,加上太古本身擁有該地段,變作宿舍成本不高。當時在西灣河一帶有山寨廠、船廠、木廠,陳子安指廠房對勞工的需求十分大,「度度都搶人」,例如筲箕灣的船廠曾經多一半薪金「挖角」。大陸解放之後,筲箕灣和西灣河一帶成了難民的落腳地之一。他們居住在山邊的寮屋、木屋,為這些廠房提供勞動力。他們的居住環境簡陋,陳子安形容區內的5000名太古員工的住宿算是比較「Well off」(條件充裕)。直至60、70年代經濟起飛,土地成本上升,太古就將宿舍搬遷和賣出。


本文部份資料參考《太古之道》一書。 
 

洋人經理和工程師不適應香港的濕熱天氣,太古洋行便在柏架山興建宿舍和大風坳設避暑別墅供他們居住。1892年,更在鰂魚涌興建吊車連接英皇道和大風坳,接載員工上山下山。(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