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街坊辦藝墟 展現悲情以外的豐富故事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區內活動年復一年的迴轉:新春晚會、中秋嘉年華、聖誕聯歡……除了一餐飯和幾首歌等短暫的歡愉,社區活動能否為街坊帶來更多意義?女青「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將舉辦「天水藝墟」,希望利用文化活動,勾起居民的生活故事,增加居民與地方的連結。

印章與街坊的回憶扣連:原來在90年代,天水圍曾有熱氣球可以乘坐。(陳穎然攝)

悲情成歷史 重新認識累積30年的故事

天水藝墟的活動包括以物易物、飾物工作坊等,看似與其他藝墟差不多;其特別之處在於地攤攤主主要來自天水圍,在活動中加入互動及社區元素,例如街坊導賞團、自製「天水行衣」——在T恤上繪畫自己的街坊地圖,交流地區回憶。

「悲情是我們的歷史一部分,但它是單一的形容詞,我們的面向應該更多元,講述我們更豐富的故事。」天水藝墟負責人陳憬樟(小宇)指天水圍其實已非新市鎮,有30年累積下來的地方故事,也有幾代街坊。「我接觸很多年青人,在90年代搬到天水圍,直到如今20多歲,對這個地方充滿感情,很熟悉這個地方,例如『臭河』好靚,有人晾衣服、曬被子;新北江(商場)多姿多彩,有很多好東西吃,而非只有大商場。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多不同方法,例如透過藝術的媒介,將這些有趣的東西告訴大家,令人知道這裡的人和事。」

悲情是我們的歷史一部分,但它是單一的形容詞,我們的面向應該更多元,講述我們更豐富的故事。
天水藝墟負責人陳憬樟(小宇)
天水藝墟負責人陳憬樟(小宇)希望街坊創作「天水行衣」時,能從中感受自己與社區的關係。(陳穎然攝)

小店店主:天水圍是藝術社區

這次為天拉吧第二次舉辦藝墟,區內手作小店小物館同樣是第二次參與藝墟。小物館館主梁聲馳(星矢)表示,他在5月藝墟中,教授小朋友玩ukulele,因而接觸到更多居民,後來更與街坊建立關係。「有很多小朋友經過店子都會打招呼,大人沒事幹都會來逛逛,熟悉之後便給我們送飲料和食物。」

星矢形容天水圍為「藝術社區」,因為區內有很多有才華的人善用屋邨的廣場空間,勇於表達自己,例如唱歌、玩滑板等。「只要找到平台,大家便樂意走出來,展示自己擅長的東西、喜歡做的事。」

星矢與女友Annie皆為天水圍人,於澳洲度過工作假期後,於天水圍開設手作小店。(陳穎然攝)

嘗試蛇齋餅粽以外的形式

天拉吧成立至今已有2年,除了藝墟之外,亦曾在天水圍舉辦故事會、街頭歌唱者(Busker)的演唱會、故事會等。「我們最高興的是可以嘗試蛇齋餅粽以外的形式,在天水圍做文化工作。例如做演唱會,我們把不同歌者連結起來,讓他們認識對方,一起喝啤酒、說自己的故事。」小宇認為這些活動為街坊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社區可以聽故事、辦展覽……街坊豐富了他們的文化藝術經驗,也知道更多天水圍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認同天水圍人的身分。」

然而,過程中仍有未能解決的困難,便是改變大眾對社區活動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嘉年華會「掉波波」的攤位遊戲。他表示,目前仍在摸索如何為街坊開拓更多新經驗;可幸的是,活動在參加者間贏得口碑,成了宣傳的助力。

天水藝墟的宣傳單張寫道:「想像才是正經事。」對於社區活動的想像,或許不只是一個組織的責任,而是每個人一起開拓。

「天水藝墟」活動詳情

日期:10月2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置富嘉湖(銀座)二期大堂

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