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性婚姻有望合法 何以比香港走得快?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最多香港人問我,為什麼台灣可以(平權運動走得前),香港不可以。我覺得最大差異是民主過程不同。台灣總統是一票一票選出來,人民要往哪裡去,他沒聽下次就沒他的份,或政黨會兵敗如山倒,像上次國民黨在立法委員選舉一樣,人民的聲音一定要聽。」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集人呂欣潔說。

在呂欣潔同讀文化節的「真人圖書館」中講了幾小時,參加者常常問她:為什麼香港不可以有同性婚姻?(潘思穎攝)

呂欣潔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資深研究員,兩年前與同性伴侶在台北結為連理,可算是台灣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人物。現年34歲的她,早於19歲向家人出櫃。2014年,她與同性伴侶陳凌往台北市中正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遭駁回後提行政訴訟;前年參選立法委員選舉,更在信義區街頭筵開50圍擺酒,與同性伴侶陳凌結為連理。她於2月中旬來港參加「香港同讀文化節」,訪問當天由2點到8點訪問、座談「冇停口」,大半天以來,參加者最愛問她,為什麼香港的平權運動無法像台灣那樣。

去年10月底,台灣的同志大遊行有8萬人上街,彩虹旗飄揚台北天空。不過兩個星期後,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婚姻平權草案,亦有2萬名反對同婚者包圍立法院。(婚姻平權大平台)

台灣望成亞洲首個同性合法結婚地區

台灣可以什麼?自2015年起,台灣地方政府已陸續開放受理同性伴侶辦戶政註記。呂欣潔所謂的「結婚」,其實就是申請了「同性伴侶註記」,註記不具法律效力,只是登記證明,讓伴侶行使醫療代理權。去年12月,台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更通過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的初審,即修正民法中,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改為「雙方」,以及同性伴侶收養孩子時,法院不得以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和特質等理由歧視收養人等。

若今年4月到立院二讀,有過半數立委投票,台灣就正式有合法的同性婚姻,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合法結婚的地區。另一邊廂,香港連「樓梯響」也聞不到,至今社會就《性傾向和性別認同歧視法》的討論仍未有共識及正式諮詢。

去年11月,同性婚姻問題在台灣爭議激烈。一名國中女教師上半身只貼胸貼參與遊行,以行動爭取婚姻平權;另有異性戀夫妻帶小孩走上街頭,力挺同性婚姻合法化。近日台灣總統蔡英文接見挺同婚與反同婚雙方陣營,能否二讀通過《民法》修正案仍是未知之數。反方提出另立「同性伴侶法」就不需修改其他法例。但法務部最新委託研究報告中的「同性伴侶法」草案,也確實無法提供同志們稅法、訴訟法、社福等相關權益。(中央社)

因選票壓力 大黨爭着提修正案

去年10月底,台灣的同志大遊行有八萬人上街。呂欣潔說,因為有一人一票選舉,政府或政黨一定要聽人民的聲音。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漸漸醞釀各種社會運動,大家習慣討論,用投訴、上街、參加公聽會等等方式表達,加上台灣的公民組職會將不同的議題結合,人民的聲音就更易進入立法院,「例如環保、婦女,大家價觀相同,沒事找我們(同志諮詢熱線),我們都會幫,反正同志平權的聲音本來就很少,今次幫他們,下次他們又會幫我們,哈哈!遊行就一起去,力量就變得大很多,香港好像還沒有連結議題動員的習慣。」

當時提交婚姻平權草案的有三個政黨,她忍俊不禁地說:「先是國民黨的提案,然後民進黨又會覺得,怎麼讓國民黨先提,我們也要提,時代力量又說,我們是最進步的政黨,我們也要提!就是因為選舉的壓力才會有進步。但說實在,每次大型社會改變都牽涉有人犧牲。」

呂欣潔認為,同婚專法的內容其實有許多問題需要一一面對。(潘思穎攝)

改變源自淌血

台灣這20年來,發生了不少關於婚姻或性別議題的命案,每淌一次血,都為平權運動鋪多一步路。

性別平等教育法:
「《性別平等教育法》是因為2000年的葉永鋕事件。葉永鋕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是個被說成娘娘腔的人,在學校長期被欺凌,有天被發現倒臥在廁所之中。為什麼會在廁所身亡?因為他不敢在正常時間上廁所,怕被同學「檢查有沒有雞雞」什麼的,於是一個人在上課時間上廁所,其間因跌倒而失血致死。事件引發社會討論校園性別友善的議題,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法》在2004年通過。規範從小學到高中,每個學生在每一學期至少上四小時平等教育課程,如兩性尊重、性侵犯、同志教育的課程。因此,我工作的同志諮詢熱線才能進入學校分享。你可以想像,2004年到現在13年,當時7歲的小朋友今年已20歲,高中的近30歲。上基礎教育課程影響了這一輩的年輕人。你會發現民調中,20歲到29歲支持婚姻平權的比例超過八成,而且會因為總統沒有推動婚姻平權而感到失望,因為這是他們本來相信的價值。當社會友善一點,就會有人願意出櫃,有人出櫃就愈來愈人發現身邊有同志朋友,這議題就離他們更近,社會就更友善。」

婚姻平權法案:
「為什麼去年立委有提案?也因為2016年有個叫畢安生的法國人,他是68歲的台大退休法文老師,而他的台灣人伴侶因為癌症去逝。伴侶死後,畢安生就等於外籍人士在台灣生活(若不是配偶,外籍人士便沒法享有台灣人的公民權利),一起生活了35年的伴侶,卻是法律上的陌生人。2016年有晚畢安生墜樓身亡,因為他的伴侶是舒淇的經紀人(編按:應是鞏俐的經紀人曾敬超),有點社會地位,所以引發了很多討論,這才引起政黨的提案。當然我希望以後沒有人死就能改變,但事實總是有流血才有改變。」
香港人這幾年到台灣旅遊,可能都會察覺到:台灣的同志真的很多!呂欣潔卻搖頭道:「其實十幾年前台灣不是這麼包容,以前台北街頭都不多同志敢牽手。這幾年進步得很快,就是幾十年的累積。我覺得無論民主程度怎樣,公民意識和運動都要好好努力才能改變社會。」

前年呂欣潔參選立法委員選舉,更在信義區街頭席開50圍擺酒,與同性伴侶陳凌結為連理。(潘思穎攝)

台灣阿Q精神  辦活動沒人來就high tea吧

呂欣潔在民間組織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工作十多年。她形容,熱線最常辦一些沒人來的活動和記者會,有一個記者來已要抱着他說「謝謝你」,但沒人來也沒所謂,就大家一起吃下午茶也好,「可能比較放鬆是台灣人的性格,哈哈。我們常常辦同志父母的座談會,只有一個媽媽來,就五個人圍着媽媽聊天,就聊得很開心。也試過五六個人去台東辦活動,坐了五個小時車,只有三個人來,但一個台東人也沒有來,台東地方很小,當地人怕出櫃,來的都是來台東讀書或工作。但我記得有一個午校的教官來,他是異性戀,但想了解幫助學生,後來也邀請我們到學校講性別平等,即是人數少,還是有後續的東西可以累積。我們重視如何陪伴同志渡過生命中的困難,所以只有一個來也好。」

她老是扮演同志或其父母的樹洞,難道她自己就沒有走過荊棘之路?「我很幸運,沒有出櫃的壓力。」只是,當時19歲的小姑娘向媽媽出櫃時,媽媽問她會不會感染愛滋病;兩年前擺酒結婚,邀請爸爸出席時,爸爸退卻的理由是:「我要去打球。」

聽來,她的心事也如棉絮般紛飛。

二人的婚姻雖然還不被法律承認,但在街上大排筵席,是另一種方式告訴大家,同志亦想有婚姻生活。(呂欣潔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