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怪設施】一條街八個公園 灣仔「劏房公園」最細僅長椅一張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一條街八個公園,聽落好多?但如果有啲得劏房咁細,又夠唔夠用?據思匯政策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灣仔是全港人均休憩空間最小的地區之一,人均休憩面積只有0.7平方米,少於半副棺材。
但走遍灣仔,休憩空間看來不少,單是合和中心至星街一段500米的路程,已有8個休憩處,不過數量不等如質量,這些「口袋公園」,香港人又喜歡嗎?
影片拍攝及剪接:吳鍾坤

「口袋公園」(Pocket Park/Parklet)一詞源於歐美,由美國園景師Robert Zion於1963年提出,由於當時美國規定公園不應少於3英畝(約12000平方米),在高密度城市中心發展公園變得不可能,所以他提出了「口袋公園」的概念——在城市面積較小;但能讓上班族及購物人士休息片刻的空間。這些口袋公園並沒有單一準則,但面積普遍在10,000平方米以下,設施亦較一般公園少,大多只有幾張座椅,功能較單一。如果放在香港,大概就是休憩處一類。

只為滿足規劃標準? 

記者走訪灣仔至金鐘一帶,除了修頓球場及灣仔公園等較大的公園,沿皇后大道東往金鐘方向走,也有很多「口袋公園」——由合和中心至星街一段500米的路程已有8個。然而香港不少「口袋公園」位置偏僻,設計不善,就算勉強找到,也難以達到「休憩」功能,甚至有人批評,政府設置這些「攝罅公園」只是為了滿足規劃標準。

規劃署回覆查詢時就指,休憩空間的大小,是取決於有關地點本身的面積,為附近社區提供空間及視覺上的緩衝,主要為該區居民提供靜態為主的休憩空間,舒緩灣仔區休憩用地不足的問題。

+3
皇后大道東/汕頭街休憩處尤如一條小巷。(余思朗攝)

「口袋公園」巡禮 

其中以皇后大道東/汕頭街休憩處一例最為「誇張」——官方面積200平方米的休憩處,其實是把空間切開兩半,放置大廈兩旁,每邊放兩張「面壁」長椅。雖有小小的花槽圍欄,仍阻擋不了周邊的車水馬龍,記者五次於不同時段到訪,都鮮見市民使用,大多都是在等巴士的時候坐下稍作休息,或者看看報紙就離去。皇后大道東的8個口袋公園,平均面積亦只有300平方米左右。

春園街休憩處 600 平方米
皇后大道東/汕頭街休憩處 200 平方米
大王東街休憩處 300 平方米
洋紫荊園 200 平方米*
聯發街休憩處 200 平方米
李節花園 250 平方米
光明街兒童遊樂場 500 平方米
東美花園 700 平方米*

*:目測

灣仔是舊區,有不少裝修及翻新工程,這些大廈旁的口袋公園便是工人可以喘一口氣的「秘密花園」。(余思朗攝)

大王東街休憩處、洋紫荊園、聯發街休憩處:

雖然鮮見附近居民在此休憩,卻是不少工人「落場」時可以喘一口氣的地方。

鄰近金鐘的東美花園感覺開揚,走得累了可以在此歇一歇。(余思朗攝)

東美花園、光明街兒童遊樂場:

論設計的重要性——這兩個公園在2012年由政府和私人發展商合作進行翻新工程,採用了開放式設計,拆去高牆和圍欄,即時面積不大卻感覺開揚,吸引了不少路人和居民使用,也是他們願意停留較長時間的口袋公園。

如何活用「豆潤」公園?

城市空間寸金尺土,要追求較大的公園面積也許困難,但如果是300平方米的「豆潤」公園,除了四面牆、兩張櫈,設計上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美國紐約的Paley Park建於1967年,有說是全球首個口袋公園,面積390平方米,兩面牆以攀籐植物覆蓋,營造綠樹林蔭的感覺,公園中間設有枱櫈和樹陣,建築師還設計了一道人造瀑布,除了美感外,流水聲還能有效覆蓋馬路噪音。

美國紐約的Paley Park是全球首個「口袋公園」。(網上圖片)
永康里的口袋公園由居民攜手打造。(網上圖片)

台灣基隆市安樂區永康里本來因社區環境髒亂,缺乏打理而被稱爲「垃圾里」,後來社區組織獲得政府資助,重新建構各種社區設施。居民從附近海邊撿卵石,砌成石牆,把原本荒廢的角落打造成口袋公園。為小區增添了生氣之餘,也是社區參與建造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