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4元來港到創業辦眼鏡批發 傳奇老翁數千萬資產在金融風暴變零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約在2015年入住石仔嶺老人院、去年轉至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聚柏園的82歲龍志強(龍伯),曾為現實生活放棄畫畫興趣,又在創業路上大起大跌。他在20多歲時拿着4元港幣南下與母親生活,加入中環眼鏡批發店學識做出口生意後創業,生意遍及東南亞全部十個國家,資產達數千萬。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他的幾千萬資產幾乎「清零」,及至2008年金融海嘯,令成功翻身的他最終要破產,並確診心臟病。及後約在2015年入住石仔嶺老人院,該老人院清拆後就在去年轉至現時的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聚柏園。

3年前他「諗住有啲細藝、有啲進取」,再次執起畫筆,重拾舊時做畫家的夢想。在院舍繪出多幅山水畫的他,於一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到院舍的探訪中,他送上一幅山水畫。上個月他與院舍社工表示自己想在有生之年開一次畫展,以表「老有所為」之訊息,惟院舍望為龍伯圓夢同時,至今仍未有合適場地擺展,望尋有心人士可以一同完成龍伯的願望。

原帶10多人民幣來港 海關僅限帶4元港幣來港

就讀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時期的龍伯,當時修讀美術及作文,自小喜歡畫畫的他,在20多歲時用4元港幣由廣州落香港。他表示,當時本身手持10多元人民幣,但過海關時只容許用他帶4元港幣過關,「我諗都有啲驚驚地,四蚊夠唔夠搭車㗎?」當時他的母親居尖沙咀加連威道,「一出去尖沙咀嘅碼頭嗰度,有的士,我問佢去加連威道幾錢呀,佢話大概兩蚊倒啦!」笑言「搞掂呀!」、「我揸住四蚊雞嚟香港!」

龍伯說來港當時,「本來初初個心願呢,都係想做畫家或者做作家。」惟因為被現實打倒,「要搵到生活、搵到錢,都係要做生意先得喎。」終選擇放棄夢想,走上創業之路。

應徵中環眼鏡批發店 學識做出口生意後創業

「嗰時我喺報紙(刊)登嗰啲請人,我去睇個啲。」原先在母親香港的製衣廠工作的他,認為一天工作十多小時所賺工資不多且辛苦,在報紙見到一間在中環的眼鏡批發店正聘請員工,終成功取得工作,在該批發店內工作4年,「我就喺嗰度學,即係學識咗點樣去做生意、點樣去做出口生意、點樣去運作。」他提到,六、七十年代要懂英文才可在香港立足,故在打工同時他亦在夜校學英文,「學得咁上下就自己出嚟搞公司。」

東南亞「十個國家全部我做晒」 在杏花邨買下4個單位

龍伯分享,他同樣是做眼鏡批發生意。由一開始先是租一個位於中環、百多平方呎的寫字樓,到幾年後累積一筆本錢後,就租3,000多平方呎的寫字樓,他仍然記得公司位置在彌敦道油麻地「331三樓」。在全盛時期的他,公司的業務範圍幾乎遍布整個東南亞,「即係而家嘅東盟,十個國家全部我做晒,除咗嗰幾個以前柬埔寨、越南……又做埋台灣,做埋歐洲嘅一部份生意,做埋香港嗰批發。」當時更在杏花邨買下四個單位。

1997年遇上亞洲金融風暴 幾千萬資產幾乎「清零」

由七十年代起生意一帆風順,偏偏在1997年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本身主打東南亞市場的他,大部份貨源來自日本,第二則是韓國,公司當時最大客戶就是印尼。金融風暴「擊中」亞洲大部份國家,韓國及印尼皆是最受影響的兩個國家。

龍伯提到,當時印尼匯率大跌,「佢都破咗產,佢收唔到個錢返嚟,仲要攞錢出嚟。」他曾致電去「追數」,對方則回應說「龍先生,我而家連飯都冇得食,我冇辦法搞得掂」,故龍伯最終亦「收唔返啲錢」。

龍伯表示,當時幾乎血本無歸、需賣樓,心情亦很差,「我創業無靠我個家庭、無靠長輩。」他稱全靠自己努力而達至當日成果,「初初個資本係4,000蚊港紙,我一路將啲錢一路搵錢一路滾落去,都滾到差唔多有幾千萬,但係就係一個咁嘅風暴呢,搞得我幾乎真係『清零』。」

「災後」北上深圳開小規模眼鏡廠 2008年遇金融海嘯破產

不過他思考多天後,仍有感「我都係叫做經歷過成功呀」,剩200多萬元資產的他透過朋友介紹下,在2003年到深圳重設一間較小規模的眼鏡廠,他形容當時「都可以生活啦、夠交租交人工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龍伯又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主打美國市場的他們又再遇上一大挫折。他當時既破產又確診心臟病,醫生更言是「好緊要嘅心臟病」、「血管塞得好緊要」,即晚需入北區醫院深切治療部,及需做心臟搭橋手術,及後約在2015年入住石仔嶺老人院,該老人院清拆後就在去年轉至現時的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聚柏園。

入老人院後憶起畫家夢想 再執筆畫畫 感繪畫同做人一樣

龍伯入住老人院後重拾兒時興趣、憶起畫家的夢想,3年前他「諗住有啲細藝、有啲進取」,故再次執起畫筆。喜歡畫山水畫的龍伯,每日會用兩至三小時畫畫,同時不斷鑽研技術,「我有時畫畫有啲點解畫得唔係咁成功咁好,我晚頭瞓覺瞓瞓下,瞓到兩點鐘醒咗,開着燈(思考),再去一路畫到佢完善為止。」

他以一幅《蒙羅麗莎》為例,就重畫了4次,又認為「畫畫同做人一樣,件嘢靚唔靚、好唔好睇,唔係『求其啦』咁,唔可以咁做,一定要(花)時間,邊樣畫得唔啱,就慢慢改佢,改到啱為止,有時一幅畫可能畫六、七次。」

龍伯不斷鑽研畫畫技術,圖中畫作《蒙羅麗莎》就重畫了4次。(夏家朗攝)

牡丹花畫作送孫玉菡 期望邀孫為畫展剪綵

龍伯畫畫的興趣眾所就知,早前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探訪院舍時,院舍社工更邀請龍哥將其所畫的牡丹花畫作為紀念品送予孫玉菡,龍伯就此感到榮幸,如有幸開畫展,期望孫玉菡可以賞面與他一同剪綵。

早前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探訪院舍,院舍社工更邀請龍哥將其所畫的牡丹花畫作為紀念品送予孫玉菡。龍哥將合照放床邊。(夏家朗攝)

入老人院後感生活難捱、太多時間 院舍人員代為買畫具

聚柏園註冊社工黃麗珊表示,在一次與龍伯的交談中得悉他想開畫展,欲將自己所畫的多幅畫作展出,以分享成果讓更多人欣賞。她提到,龍伯曾分享指初初入老人院時,與以前做生意反差較大,有感在院舍內的生活難捱、太多時間,「(他說)啲時間多到唔夠用,到院舍啲時間都唔是做咩好,無咩精神寄託。」故當時院舍人員就為其購入畫具,令龍伯找回生活意義及信心,同時亦可讓更多人明白長者也可發展潛能、老有所為。

被問到開畫展想帶出甚麼訊息,龍伯指,希望與其年紀相若的長者可以提高生活質素,「唔係話而家老,就咩都唔得。」認為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娛樂及嗜好,不論是畫畫、唱歌等同樣是對身心有益的事;他也期望大家觀賞畫作同時,知道這位未讀過美術學校的老人家,也可畫到如此水準。他亦以畫100幅畫作為是次畫展的目標,目前已畫七、八十幅,也望展覽所得所益捐予慈善機構、老友記。

龍伯指,希望與其年紀相若的長者可以提高生活質素,「唔係話而家老,就咩都唔得。」(夏家朗攝)

院舍院長稱會全力資助龍伯圓夢 搞畫展只欠場地

聚柏園院長袁偉傑亦言,不少長者去到人生晚年都會有自己的心願,作為院舍希望能夠為龍伯完成其心願,助其重拾自信,並將其信念帶到身邊的人,「佢哋都喺上半生都為社會貢獻咗好多,我哋都有責任去幫佢哋活出一個、畫出一個更美好嘅人生。」

是次會全力資助龍伯圓夢,所得收益會捐予不同慈善機構,且不會收取任何行政費用;惟院舍望為龍伯圓夢同時,至今仍未有合適場地擺展,望尋有心人士可以一同完成龍伯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