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香港智能農業減碳70% 落戶澳洲中東革新傳統農業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香港寸金尺土,農業發展受限,從外地輸入食材的物流成本高昂且增加碳足跡,新鮮度與營養價值亦大打折扣。港企Farmacy HK(水耕細作)突破傳統,研發「全環控智能移動水耕種植機」(Smart Mobile Farm),利用物聯網及大數據控制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可生產50多款的優質農作物,比較起傳統農業,碳排放降低70%、用水量大減90%!更可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保存食材營養,讓港人享受到「Farm to Table」的新鮮餐飲體驗。Farmacy HK積極於全球推動可持續飲食,業務已擴展至澳洲與中東地區,在海外市場成功「搶灘」,在當地應用港產農業科技。
攝影:歐嘉樂

亞洲首個去中心化移動水耕種植機 減水減碳排 推動智慧農業普及化

有別於一般水耕種植企業,Farmacy HK不是幫客戶農出各種農作物,而是提供由他們研發、度身訂造的去中心化與數據化水耕農業方案,讓客戶自行種植所需農作物,以推動綠色水耕概念普及化,一改都市人的生活模式。水耕種植機的體積如飲品販賣機的種植機相若,只佔兩平方米空間,採用分層垂直栽種。聯合創辦人兼首席賦能官麥嘉晉(Raymond)稱,團隊研究出種植各種蔬菜的最佳溫度、濕度和光線波段,通過物聯網令系統自行調節光度、水質酸鹼度等。系統連接智能平台,並利用大數據深度學習,不斷改善種植環境以加快菜苗的生長速度。種植機每年可生產約7,000棵農作物,相等於200平方米農田。種植過程無需使用農藥,用水量大減90%、碳排量降低70%,並可把蔬菜保留的營養價值增加50%,讓都市人享用即摘即食、最新鮮營養的農作物。

Farmacy HK聯合創辦人兼首席賦能官麥嘉晉(Raymond)與團隊研發「全環控智能移動水耕種植機」,讓都市人隨時可以種植蔬菜。

農村體驗啟發都市嚐鮮理念 建立可持續食物體系

Farmacy HK以開創性的室內水耕種植機技術進駐超過 20 家不同的企業和機構:包括本地超級市場、米芝蓮星級餐廳、連鎖品牌酒店以及中小學等場所,例如c!ty'super位於AIRSIDE的分店供消費者即場採摘及購買在店內種植的水耕香草,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風味。即摘即食的滋味,只需體驗一次已教Raymond終身難忘,也埋下當年創立Farmacy HK的種籽。一次義工經歷中,他於內地鄉郊品嚐到由村民「即摘即煮」的新鮮農家菜。「一向是食肉獸的我,深深被那些新鮮的蔬菜所震撼,是我從未品嚐過的美味。」於是,都市嚐鮮的構想植根Raymond內心,機緣巧合下與兩位朋友創立Farmacy HK。「我們並非取締傳統農業,而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食物體系。當種種環境限制令農業無法良好發展時,例如惡劣天氣、資源限製、運輸阻礙等,我們的方案便能作出貢獻。」

Farmacy HK去中心化與數據化水耕農業方案無需使用農藥,用水量大減90%、碳排量降低70%,並可把蔬菜保留的營養價值增加50%。

著重可持續發展 以農業科技培育社會棟樑

Farmacy HK亦心繫社會,著重年輕人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並一直推動創新教育的理念:「創新教育的目標是能力建設 (capacity building),並以人為本,先讓學生了解問題,再啟發他們提出及實踐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團隊與不同機構合作,設計多種的跨領域學習課程,包括: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ESG(環境、社會和管治)、人工智能編碼等。他期望把「去中心化」的綠色科技帶入課室,提高學生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並以農業科技為解決方案,親手種出來的農作物給社區上有需要的人。

在香港發展農業創科充滿挑戰,首先要解決人力資源、物流和租金問題。團隊選擇於將軍澳創新園的數據技術中心(DT Hub)設立水耕細作綠色研發空間,「租金高昂是初創企業面對的難關之一,科技園公司不只提供場地支援,亦資助Farmacy HK將種植機的概念實踐,推動科研落地過程。」不少人覺得「香港製造」困難重重,Raymond則從正面角度來看,「正因我們需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反能孕育出創新技術,所以在技術層面上,Farmacy HK的技術比一些發達的農業國家更精準。」太有利的環境或會限制思考,而Raymond 敢於挑戰的創業家精神,正正是推動創新科技不可或缺的動力。Raymond 期望繼續把自家研發的農業科技方案推廣到不同地區,並進行相關教育工作,令智能農業普及化,讓更多人品嚐到最新鮮、最安全和最健康的蔬菜。

了解更多關於InnoPark:https://stp.hk/3u5nN9L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