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鄧桂思事件 醫生:血癌病人化療後半年 仍要服抗乙肝病毒藥

撰文:朱韻斐 陳芷昕
出版:更新:

瑪麗醫院漏向一名帶乙型肝炎病毒、接受化療的血癌女病人處方抗肝炎藥物,其肝功能失調上月底入院,目前情況嚴重。有血科醫生指,血癌病人化療前先檢驗乙肝、並處方抗肝炎藥是標準程療。有臨床腫瘤科醫生指,視乎化療藥物抑制免疫力的程度,普遍在完成化療後3個月至半年,仍需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防止乙肝復發。
該醫生指,事件中病人的肝酵素上升,反映病人目前肝功能失調,嚴重可引發肝衰竭。

公院再爆出鄧桂思事件? 瑪麗漏處方抗病毒藥 血癌老婦情況嚴重

瑪麗醫院一名年過80歲、帶乙型肝炎病毒的血癌女病人,覆診未無獲處方抗乙肝藥物。近日肝酵素大幅上升,已病人於6月30日入院,目前情況嚴重。(視覺中國圖片)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施蘊知指,乙型肝炎病人如於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前未有服用抗病毒藥物,有機會令乙型肝炎細菌再度活躍,出現暴發性肝炎,甚至出現急性肝衰竭。抗病毒藥物主要幫助抑制病毒複製,藉減少病毒數量而減輕對肝臟影響,而當中一線抗病毒藥物包括思替卡韋(Entecavir)及替諾福韋(Tenofovir)。

血科醫生:處方抗乙肝藥仍「標準程序」

據了解,「翻版鄧桂思事件」中老婦是血癌病人。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馬紹鈞指,化療、高劑量類固醇、和單克隆抗體療法都有機會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因此醫生不能單靠病人的病歷,血科病人接受這類治療前必須先進行乙肝檢查,如證實病人帶病毒就需處方抗乙肝藥,防止乙肝復發,此兩步驟仍「標準程序」。

臨床腫瘤科醫生張寬耀又指,視乎化療藥物抑制免疫力的程度,腫瘤科醫生普遍會交由肝科醫生決定處方時間長度。張寬耀說,病人一般完成化療後3至6個月,仍需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張寬耀說,事件中病人完成化療後至今已超過一年,通常已無須再服抗乙肝病毒藥物,目前肝功能受影響也有機會因為病人曾服其他類固醇、中藥、癌症復發等原因引起。

瑪麗醫院疑出現「翻版鄧桂思事件」!(資料圖片)

病人肝功能已失調

事件中病人的肝酵素上升,張寬耀說,代表病人目前肝功能失調,若嚴重病人的黃膽素會開始上升,最後甚至引發肝衰竭。張認為,首要看病人的癌症是否出現擴散影響肝臟功能,並用藥治療乙型肝炎

瑪麗醫院一名年過80歲、帶乙型肝炎病毒的血癌女病人,去年5月完成化療療程後至本月,其間3次覆診中並無獲處方抗乙肝藥物。近日驗血報告顯示肝酵素大幅上升,已病人於6月30日入院,目前情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