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返工冇放工?】24歲IT男日做15小時 電腦放床邊 凌晨接call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香港人工時長,壓力大,下班後仍要工作,似乎漸變「常態」。英國最新研究指出,每周工作55小時的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4成。在香港,工作超過這個時數的大有人在。有位年輕IT男向記者透露,他每日工作做15小時,凌晨時份,一個Whatsapp便可喚起他那本應休息的身心。工作無止境,他索性把電腦放在床邊。標準工時尚未落實,港人無間應付工作的瘋狂歲月,還要延綿至何年何月呢?

IT男電腦放床邊,方便隨時準備工作。 (視覺中國)

陳先生:「你唔做,個客投訴咪自己食返」

從事資訊科技的24歲陳先生,職責是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援,每天在辦公室工作10個小時,但回家後通常不代表已休息,很多時要再工作數小時,加起來每天平均工作15小時。他跟公司入職簽約時,指每天工作10小時絕對大相徑庭。他透露,工作是「7-24 SUPPORT」,即全天候24小時提供協助。

陳先生坦言,試過有同事凌晨致電求助,「凌晨3、4點打黎,有個緊急訂單,咪唯有即刻起身做。」記者問他可否不聽電話?「你唔做,個客投訴咪自己食返」,因應工作需要,他甚至把電腦移到自己床邊,方便工作。

陳先生的煙齡有6年以上,加上長時間工作,雖然年紀輕輕,身體已出現警號,有一次下班回家期間,眼前影像突然變暗,直至回家休息後,第2天早上才回復正常。因應身體情況及工作環境,陳先生都坦言曾經擔心,但沒有時間做運動之餘,亦沒有時間做身體檢查,甚至過去夾BAND的興趣,也再沒有心機去玩。

港人如何做到work-life balance? (視覺中國)

work-life balance?

上班忙碌,每天只有工作鮮有生活,和近年社會強調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取得平衡)背道而馳。陳先生的身體已出現警號,同樣事情亦出現在一樣是24歲的陞仔身上。

工時長,三餐不定時,皮膚病惡化 (視覺中國)

午餐最早中午12點半食 最遲下午5點半

陞仔從事廣告行業,負責和客人溝通,工作未夠一年的他已有機會跟「大客」,每天工作15至16小時,回到家中又有「恒常突發事故」,需要繼續工作。本來已經患濕疹的他,工作壓力加上近日天氣常變,皮膚情況惡化,需要用類固醇藥物壓抑病情。而且三餐不定時,更令他體重增加,「午餐最早中午12點半食,最遲下午5點半,但有得食已經好好。」

每周工作逾做55小時,隨時引致心血管疾病 。(視覺中國)

工時逾55小時 大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日前(13日)發表最新研究,針對工時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分析了約8.5萬名市民,研究以不同工時分成群組,追蹤10年。結果發現工時越長的人,心房顫動的發病率較高。研究參與者當中,4,484人每周工作高達55小時或以上,發病率是每千人有17.6人出現心律不正中,最常見的心房顫動,風險比其他組別高出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