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流感】袁國勇:H3N2病毒小變異 家長少帶幼童出街多人地方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今年夏流感高峰來勢洶洶,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講座教授袁國勇向傳媒投稿,指出主導疫情的H3N2甲型流感並無出現漂移,與兩年半前甲流冬季高峰不同,惟估計H3N2甲型流感毒株出現N121K變異,成為夏流感高峰的原因之一,建議政府於下周向護理院舍及向公院求診的65歲或以上長者派發14天特敏福作預防之用。
文中又提到,夏季流感高峰已過大半,「如有關當局不轉守為攻,任由社區及院舍繼續爆發,眼白白錯失控疫之良機,則後果不堪設想」,建議港府必須汲取教訓,在策略及資源上作重大改變,否則只會不斷重蹈覆轍。

本港夏季流感疫情持續,公院求診人數持續高企。(資料圖片)

5月有35%病毒株變異

龍振邦及袁國勇投稿的文章指出,是次流行的H3N2甲型流感並無出現漂移,與2014/15年H3N2甲型流感冬季高峰不同,但丹麥最近有研究顯示,2016/17年H3N2甲型流感有一個小的抗原變異(N121K),此變異或令過去兩年所用的流感疫苗失效。

因應是次夏季流感高峰由H3N2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而本港去年7月到今年3月,約20%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今年5月更有多於35%之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估計此變異或為今夏流感高峰的原因之一。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圖)及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撰文,指今年夏流感高峰有三大因素,其一是病毒變化。 (資料圖片)

社區累積易感染個體 當局需轉守為攻

除了病毒因素,文中指出,兩年半前冬季流感高峰感染過H3N2病毒者,體內天然抗體逐漸下降至極低水平,失去免疫力;加上去年接種疫苗者效力減弱、3歲以下幼童未接觸過H3N2流感,均成易感染個體(susceptible individuals),社區內累積相當數量的易感染個體,令病毒在本港橫行無忌。

流感由飛沫傳播,患者呼吸道之分泌物病毒數量極高。病者的飛沫及分泌物能污染玩具、枱櫈門柄等,本港居住環境擠迫,一人感染,全家亦有機會中招;

文中指出,兩年半前的冬季流感死亡人數接近600人,今年死亡數字已達200人,強調「如有關當局不轉守為攻,任由社區及院舍繼續爆發,眼白白錯失控疫之良機,則後果不堪設想」。

建議向長者派14日特敏福

因應長者及幼童為社區內主要受影響群體,幼童聚集的地點及護老院舍可能是流感蔓延點,袁國勇建議社區控疫應集中火力中斷此兩個年齡群之間的傳播鏈,建議港府聘請社區外展醫療隊或衞生署醫護到護理院舍,向長者派發14天預防用特敏福,強調此法介入時機非常短,必須於下周進行,方能達預期之效;同時可向公立門診求醫之長者派發14天預防用特敏福。

至於兒童,文中建議未來兩周盡量別帶小朋友到人多擠迫或幼童聚集之地,外出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後,立即用含70%酒精的搓手液潔手或洗手;別讓小朋友捽眼捽鼻。

如每年危機都未應得對宜 市民豈信港府可應付流感大流行

文章又特別指出,季節流感高峰差不多年年有,如每年一次的危機也未能應對得宜,他日出現流感大流行(influenza pandemic),市民又豈能相信港府有足夠能力應付之?」,建議港府汲取教訓,在策略及資源上作重大改變,包括進取地預防院舍爆發流感,如院舍出現一個流感個案便全院舍派發特敏福;以及用「咪喹莫特」(Imiquimod)輔助皮下注射流感疫苗,以延長流感抗體保護時間至約1年。

衞生署:未有足夠理據向全港院舍派特敏福

衞生署發言人回覆,檢視科學實證及參考海外衞生當局、世界衞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及部分本地專家的意見後,認為現時未有足夠理據為全港安老院舍院友及門診長者病人提供大規模暴露前特敏福預防性治療;廣泛使用此預防治療會否致副作用或可能出現的耐藥性亦需關注。但署方同意有關建議及咪喹莫特乳膏的臨床試驗可作研究,希望有助為本港防控流感策略取得更多科研實證。 

 衞生防護中心的病毒抗原分析顯示,現時主要流行的甲型流感H3病毒株在今季無出現明顯抗原變異,而世衞亦未接獲相關報告,故現時沒有證據顯示個別氨基酸轉變(N121K)乃今次夏季流感活躍程度升至高峰的成因。 中心知悉個別文獻提出H3N2病毒出現基因轉變,但個別基因轉變是否直接導致疫苗效能減低仍待進一步研究。但歐洲、美國、加拿大、中國、台灣等地的資料均顯示,流行的H3N2病毒抗原與疫苗吻合或效能接近。 

至於疫苗方面,2016/17年度「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免費接種)及「疫苗資助計劃」(資助接種)分別接種約41.4萬及28.8萬劑流感疫苗,分別較2015/16年度增加4.7%及46.4%;合共約70.2 萬劑流感疫苗,增加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