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亞洲家庭高峰會2024|700與會者探討家庭挑戰 共商未來政策方向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穩定的家庭結構能促進社區的和諧,更扮演關鍵的教育角色,聯合國亦認為家庭幸福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響應聯合國宣布的2024國際家庭年30週年,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於12月27日至29日假香港大學舉辦亞洲家庭高峰會,探討城市化及移民、人口變化、氣候變化,以及資訊科技發展四大領域對現代家庭的挑戰,並為此共謀對策。

亞洲家庭高峰會(AFS)是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CIFA)為響應聯合國宣布的國際家庭年30週年(IYF+30)而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之一。此高峰會以及其他一系列「賽馬會家庭服務專業發展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支持舉行。高峰會期間,各國專家發表了80篇論文,超過700位來自亞洲的參與者透過實證檢視現有的政策和服務,尋找制訂未來家庭政策的方向。

集結創新方式 應對人口及跨世代挑戰

高峰會包括主題演講、座談演講和分題研討會,由公營、私營、學術、專業、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的講者圍繞城市化及移民、人口變化、氣候變化,以及資訊科技發展四大主題展開討論。

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全球化影響下不少家庭都面對相似的問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副秘書長李軍華在錄影致辭時亦提到「我們必須關注移民對家庭的深遠影響,促進家庭團聚和社會融入的移民政策對於社會凝聚力是不可或缺的。」,並鼓勵各地以創新方式「加強世代之間的關係和理解」,以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和社會老齡化,為不同世代創造希望。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錄影致辭時表示,「家庭正面對來自社會、經濟、環境及科技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他認同是次高峰會主題「構建幸福家庭:實現可持續發展 – 伙伴.協作.行動」具有時代意義,回應了不少家庭面臨的關鍵問題,感謝與會者為促進家庭健康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又指出政府正與家庭議會合作,在社區開展多元的家庭教育項目,還有社署推出的「社區親子中心」試驗計劃,推動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互動及正向育兒技巧,政府將持續促進家庭與社區和諧。

聯繫本地社福界 提升業界專業水平

今屆高峰會主題包括「伙伴」和「協作」,活動獲得不少本地社福機構支持,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也是合辦機構之一。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席教授,副主席譚贛蘭指高峰會集中關注多個重要議題,是社福界和非政府組織重要的交流平台。心連心一直在不同層面支援社福界,包括多方面的培訓工作,譚認為業界除了面對財政困難,社工還要應付專業能否追上時代的考驗,「人口變化、城市化這些問題每天都在轉變」,社福界也要持續專業發展(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而且不止是了解本地變化,還要同時認識內地、澳門,以至新加坡等不同地區的做法才能保持專業。訪問中譚多次提到「與時並進」,她自言急不及待參加香港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何建宗教授以「亞洲家庭環境的永續發展」為題的演講,了解氣候變化帶給家庭的挑戰。

社工專業出身的心連心副主席譚贛蘭,認為社工需要不斷與時並進,才能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及家庭問題。

除了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與CIFA合作多年的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也是這次活動合辦機構之一。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說,香港社會發展很快,但家庭凝聚力並未能同步改善,尤其在高齡化社會中,特別看到數碼隔閡的隱憂和各種照顧需要,鼓勵大家多關心家人。 社聯近年致力倡議社會加強支援照顧者,並推廣樂齡科技及照護食,希望能夠紓緩照顧者的壓力。現時全港已有近80間連鎖餐廳及食肆提供照護食及軟餐,「我們十分鼓勵同枱食飯」,蔡海偉指有朋友到中式食店與九十多歲的爸爸吃生日飯,軟餐讓長者和家人可以吃到同一樣的菜式,不用獨自吃「糊仔」,爸爸胃口立刻變得超好,長遠也有利長者營養和精神健康。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正與地區非政府組織合作,協助少數族裔家庭融入社區,提供正向管教的培訓服務,讓大家同一樣擁有幸福家庭。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