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誤殺案】袁國勇對三事主細菌感染情況感驚訝 只見於患病病人

撰文:陳雯慧
出版:更新:

DR集團醫療事故誤殺案,今於高院續審。香港大學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辯方盤問時指出,只有醫生才會理解血製品的風險,醫療實驗室亦必須由受過醫學訓練的醫生作監管,本案的次被告陳冠忠只有碩士學位,又無專業醫療訓練,若將責任推卸予這名年青人,對他不公平。袁教授又坦言,對案中三名死傷者在身體健康情況染上大量細菌,感到很驚訝,過往他只在患病病人發現此情況。

袁國勇稱責任推給只得碩士學位的次被告並不公。(陳雯慧攝)

袁:只有醫生才能理解血製品的風險

袁國勇教授繼續以專家身份作供。他解釋,只有受過醫學專業訓練的醫生,才會理解到血製品受污染的風險,理解到其嚴重性,以及所帶來的致命後果,他認為只有醫生,才可作醫療實驗室最終負責人,因最終發生任何事故,若要追究責任,應由醫生負責。

桿細胞培值應由醫生擔任

辯方向袁呈交次被告陳冠忠的傭僱合約及履歷表,陳只擁有碩士學位,以及在涉案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擔任研究助理,袁國勇教授堅持說法,認為陳可進行血製品的桿細胞培植,但必須在受監管進行。袁教授又補充,在美國,即使非醫生而只有博士學位的人士,必須經過六年受訓及獲美國當局認可,才可以成為醫療負責人,但香港和英國則必須由醫生擔任。

次被告陳冠忠只有碩士學位。(資料圖片)

細胞培植完成前作種菌測試是普通常識

袁教授表示,細胞培植完成前兩、三日,必須進行種菌,再進行革蘭氏染色(Gram Stain),測試有無細菌感染,這是所有醫學院學生都識的ABC知識,對醫生來說更是普通常識。對於涉案三名死傷者的血液被發現大量細菌,袁教授坦言,這只會在患病病人身上找到,但她們案發時身體健康,連他也感到很驚訝。

處理血液製品必須留意是否有泡沫或變色等狀況

被問及醫生是否只會相信紅十字會等有信譽機構,而不會相信其他實驗室,袁國勇回應是,但作為醫生或護士即使收到如紅十字等機構的血製品時,必須看一看血製品有無泡沫、變色等不尋常情況。

他補充,若血製品來自紅十字或醫院化驗室,他們一般不會查問是否已製品有否消毒,因相信實驗室已完成若干程序,但因本案不同,來自另一些實驗室,以病人福祉為依歸前提下,醫護人員需要向實驗室索取報告。

袁教授作供完畢,案件下周一續審。

3被告依次為DR集團負責人周向榮(62歲)、技術員陳冠忠(32歲)及西醫麥允齡(35歲),各否認一項誤殺罪名。

案件編號: HCCC 43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