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20周年】三重障礙生上堂瞓覺 教育心理學家:食藥吧!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康康患有自閉症等三重障礙,即使家長已努力靠訓練改善其日常自理及社交能力,自閉症仍令他上課不聽指令、睡覺,教師及教育心理學家(EP)支援卻未能予以幫助;見康康兼有過度活躍便盲目要求他服藥。EP業界慨嘆現時到校心理服務普遍流於表面,奈何現時平均一位EP要照顧6間中小學或310名SEN生(未計等待EP評估確診的學生),人手極度不足,實在難以要求EP全面改善服務。特首林鄭月娥一上任便花逾6億為全港公營中小學各增加一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常額教席,以改善校本支援。不過,融合教育問題多而逼切,非增一統籌主任可解燃眉之急,EP、教師等持份者仍在等待更多人力及資源支持。林鄭月娥於其參選政綱提到會檢討融合教育成效,適逢其施政報告即將發表,未知她會否兌現承諾,公布檢討時間表,從而對症下藥?

保護罩下,有康康自己和弟弟、灑水降溫的研究室、不明飛行物體(UFO),及已經研發出來的人工智能機械人。(陳嘉元攝)

9歲的康康(化名)剛升讀小四,「我要做發明家!」有夢的他希望發明擁人工智能的機械人,替士兵上戰場、「打壞人」,「那打仗時便不會有人死」。也許他把戰爭與死亡想得太簡單,但可見他那單純想造福人類的心。攤開畫紙,康康用圖畫呈現他的未來:研究基地在火星,火山爆發出來的岩漿包圍整個基地,「這樣別人就不會看到」,能夠保護研究機密和他。患有三重障礙的康康雖然予人自我、封閉之感,不過他那充滿盼望的世界,其實跟一般小孩無異。

康康小一至小三先後確診讀寫障礙(讀障)、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ADHD和自閉症主要影響康康行為表現,前者令他顯得衝動和情緒化,媽媽Daisy憶述康康讀幼稚園時與同學打架是家常便飯。除了容易動手腳,自閉症狀也令康康顯得無禮,例如為了走到目的地會不為意推開別人。Daisy解釋,康康不是有意做這些「乞人憎」行為,他只是「太執迷」。

康康喜歡做手工,拿起3D立體筆,可玩專注玩足幾小時。教學上能否利用他的喜好來增加上課專注力呢?(陳嘉元攝)

無禮的表現亦由日常生活伸延至班房。訪問當日康康正參加主日學,老師以加分制來吸引學生遵守課室規則,康康也很投入,但每當他發現有同學做不完所有指令也獲加分,便會在座位裏逕自大聲與老師理論、告發別人,又彷彿聽不到旁人的解釋。Daisy表示,此等情況也發生在校園內,常常令老師誤解他有意不合作和不尊重人,久而久之,同學也對他產生偏見。

SEN生比率續增 教師難應付

事實上,像康康正就讀於公營主流中小學的SEN生,於2016/17學年便有4.2萬人,佔總學生人數近八個百分比。在學生總人數下降之際,SEN人數卻以每年約七至十個百分比增長。去年教聯會就小學教師工作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八成受訪教師「不接受/很不接受」融合教育政策。

不過,人數增長並非困擾教師的單一因素,過去曾有不少中小學校長,包括前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向本報表示,校本恆常工作本已令教師工作量過大,SEN專業支援(如EP服務)又不足夠,教師以至校方無可奈何才唯有接受照顧不到SEN生的事實。多少SEN生不但白白浪費了學習時光,很多變得更沒自信、患上情緒病,甚至被欺凌,連一般學生也被影響。因循所見,SEN生現雖佔中小學人數不足一成,但殘缺的制度對全體師生造成的遺害實難以衡量。

資料來源: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教育局學生人數統計

治療及訓練見成效

融合教育雖已推行20年,但仍有不少人以為SEN生的病症是「無得救」,當中不乏教師。雖然如此,Daisy與丈夫從來沒有放棄康康,回溯三年前得悉讀小一的兒子「抄不到手冊」,Daisy立即辭掉工作,全天候照顧兒子。爸爸Issac摃起整個家庭開支之餘,每星期放假也會帶康康到社區中心,參加職業治療、物理治療、情緒訓練班、功課輔導班等,自己亦會參加家長小組學英文拼音和家居訓練技巧。

加上學校由小二起讓康康參加每年六至八堂的讀寫小組訓練及專注力訓練班,小三還有社交訓練小組,經過種種學習後,康康的社交表現終於有好轉,眼神交流、平日對答已不成問題,可見若校內有此類足夠專業的支援,師生也可以並肩克服障礙。

算吧,他不騷擾其他同學便好。又氹又鬧都無用,我放棄了!
老師

不過,SEN生現時在學校大多未能得到相關的適切支援。以康康為例,他長期活在自己的世界,加上兼患讀障,不但在課堂學習上感到吃力,人亦變得更加被動,上課時不願依從老師指示,嚴重時要同學幫他把書本和功課拿出來,但他多數仍在睡覺。學術方面,康康的考試平均分三年來都只有約20分,中英文科更從未試過合格。可惜,老師只向Daisy說:「算吧,他不騷擾其他同學便好」,甚至直言「又氹又鬧都無用,我放棄了」。現在,康康連功課也可以「做得幾多交幾多」,美其言是「功課調適」,Daisy卻感覺被學校放棄。

+4

家長求增訓練  EP:食藥吧

面對如此困境,Daisy曾聽從老師勸告讓康康服食ADHD藥物,惜成效不彰。她唯有寄望老師參考康康接受行為訓練的成果,在課室內以專業方法調整他的課堂行為。湊巧今年初,康康的校本支援給提升到最高級別(第三層次),學校老師、副校長、社工等會聯同到校EP及家長為康康訂立「個別學習計劃」(IEP),度身訂做校內協助康康的方法。

讀障和自閉症都無藥食,只有ADHD有藥,食藥吧!
到校教育心理學家

第一次與專家開會,兩夫婦詢問如何改善康康偏執和消極上課態度,以及老師可如何協助,豈料與會EP只一味建議服食藥物:「讀障和自閉症都無藥食,只有ADHD有藥,食藥吧」。即使兩夫婦如何解釋康康試過服藥三星期,仍未出現過來人所指「成個人變晒」的效果,該EP還是堅持。及後三次分別為時一小時的會議,該EP近乎「轟炸式」的要求康康食藥。但令Daisy費解的是,康康上堂不服從指令、睡覺的表現,明顯是自閉症狀,不明白食藥有用的道理何在。

【融合教育20周年】少數教育心理學家為支援SEN生 寧薪金減半

自閉症暫時未有藥物治療,SEN各類別中,暫時只有過度活躍症及某些精神病「有藥食」。(Getty Images)

曾任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資深兒童精神科醫生何定邦回覆本報時指,在未掌握康康服食何種藥物、劑量和其他資料下不能斷言應否繼續食藥。他指現時治療ADHD的藥物分刺激劑及非刺激劑兩種,前者一般較快見藥效;後者是新藥,見效慢,假設藥量足夠,連續服食三至六星期才見效果並不出奇。然而資料顯示,兼有自閉症的ADHD患者藥物反應率會較低,100個人中只有50至60人食藥有用。康康應否繼續服藥,以至其課堂表現是否ADHD症狀,何醫生指最好向開藥的醫生查詢。

Daisy表示,到校EP在斷言康康應該食藥之前,沒有查詢康康之前服用的藥物種類及劑量。問到Daisy如何應對下次會議,她坦言與EP間已失去互信,對康康的成績和課堂表現,現在唯有隨遇而安。

研究融合教育多年的學者冼權鋒,是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負責融合教育教師專業培訓。他認為康康的老師應該針對「未能服從指令」的特徵,與EP商討訓練方法,避免任由標籤主導支援方案,胡亂鼓勵食藥,直指該老師「仲需要磨練吓」。

一名EP高峰照顧八間學校 

冼認為病理上的專業分析主要由EP負責,教師則主要在教與學上執行EP建議的訓練及調適方案,若兩者配合得宜,理應可互相把關。

學者冼權鋒指,教師應在教與學的方針上,根據EP的建議為學生提供幫助。(資料圖片)

但現時EP人手緊張,一位EP經常照顧七至八間主流中小學,服務「點到即止」,未必夠時間了解每個學生,或花心機與家長及老師討論。他續指康康的EP不理家長意見,多番堅持ADHD必須食藥,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他相信若EP有更充裕時間,結果可能改變。

正於私人機構任職的教育心理學家兼「良心理政」成員黃宇昆Danny承認,現時公營中小學的到校EP常因工作量過重,不夠時間處理評估及會議等基本工作,經常要放工或放假在家寫報告。Danny慨嘆現時EP人手不足,令服務淪為評估機器,不少EP因未能發揮專業、未真正幫到學童而感氣餒。他更指,當中有EP難忍服務流於表面而轉兼職,騰出時間自行為學校增加支援,可謂倒貼金錢及假期工作為學生。(另見稿:【融合教育20周年】少數教育心理學家為支援SEN生 寧薪金減半

上文節錄自第76期《香港01》周報(2017年9月4日),原文題為〈專家支援不足 特教童有夢難追〉,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9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