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車節下月揭幕 單車教練教路去大尾篤、沙田、火炭幫到你?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香港單車節將於下月8日舉行,賽事主要分較初階30公里組,以及較具挑戰的50公里組,部分路線更將途徑昂船洲大橋、青馬大橋及尖山隧道。有單車教練建議,參加者可分別循肌肉訓練,以及賽程訓練方面備戰,初階者則可透過沙田區及大埔區的單車徑,配合其課程建議,熟習長途賽程。他又指出,參加者需特別留意背部、大腿的肌肉訓練。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單車體適能教練溫振豪指出,參加者可依照每周3課的課程建議,備戰單車節賽事。(鄺曉斌攝)

香港單車節由旅發局主辦,50公里組參加者主要為專業車手或具經驗的業餘車手,路線將會途經「三隧三橋」,在尖山隧道路段中,有一段長達1公里的上斜路段。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單車體適能教練溫振豪建議,參加者可考慮透過大尾督附近的新娘潭路,訓練斜路賽程。他解釋,新娘潭路部分路段的坡度達5%,與尖山隧道上斜路段相近,因而適合用作訓練,惟新娘潭路是馬路,車手需注意路面情況,注意安全。

對於50公里組參加者,溫振豪建議,每周應分3課隔日進行訓練(見表)。

50公里組單車鍛鍊建議課表(每周)
第一課:節奏

總里數:40公里,適應後可加至50公里。

首20公里:8成力量
尾20公里/30公里:9成力量

休息一天
第二課:間歇

順序重複下列動作5次,共100分鐘:

連續鍛鍊4分鐘,3分鐘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2分鐘,30秒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1分鐘,3分鐘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2分鐘,30秒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4分鐘,4分鐘休息。

休息一天
第三課:爬坡

可在健身室單車機進行。

1.5公里山路爬坡,其後下坡恢復,重複進行6次。

休息
該周餘下時間,可加入肌肉訓練

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溫振豪強調,使用單車機作訓練,不能完全取代戶外的賽程訓練。(鄺曉斌攝)

健身室內的單車機訓練不能取代戶外
30公里組方面,參加者主要是一般公眾人士,平均時速須達23公里,才能順利完成賽程。溫振豪認為,30公里對此類初階者來說,是十分長的賽程,「如果唔練習,(初階者)唔可以踩到咁長。」對此他建議,初階者可透過沙田至大埔的單車徑練習賽程,相關建議路線為:由火炭的香港體育學院至大埔廣福村,路程大概11公里至12公里,來回此路線一次,大致接近30公里賽程。

溫振豪強調,使用健身室內的單車機作訓練,不能完全取代戶外的賽程訓練,「係街上面踩會有風阻,Gym Room(健身室)就體驗唔到」。他又指出,路線途徑的昂船洲大橋橋面風勢較大,參賽者可能會相對吃力。

對於30公里組參加者,溫振豪同樣建議,每周應分3課隔日進行訓練(見表),與50公里組訓練範疇大致相近,惟實際內容方面存在差異。

30公里組單車鍛鍊建議課表(每周)
第一課:節奏

總里數:20公里,適應後可加至30公里。

首10公里:8成半力量
尾10公里/20公里:9成半力量

休息一天
第二課:間歇

順序重複下列動作3次,共60分鐘:

連續鍛鍊4分鐘,3分鐘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2分鐘,30秒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1分鐘,3分鐘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2分鐘,30秒慢速恢復;
連續鍛鍊4分鐘,4分鐘休息。

休息一天
第三課:爬坡

可在健身室單車機進行。

1.5公里山路爬坡,下坡恢復,重複進行4次。

休息
該周餘下時間,可加入肌肉訓練

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指出,初階者常見的受傷部位包括膝蓋外側及肩膀,會出現痛楚情況。(鄺曉斌攝)

肌肉可透過弓步、俯撐和仰臥起坐等鍛鍊
在肌肉訓練方面,透過弓步、俯撐和仰臥起坐等鍛鍊,可加強背部、大腿和臀部等踩單車常用的肌肉強度。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指出,初階者常見的受傷部位包括膝蓋外側及肩膀,會出現痛楚情況;他表示,膝蓋外側問題可透過增加熱身運動解決,而肩膀問題則因繃緊所致,參加者可能過度緊張而繃緊肩膀肌肉,因而造成痛楚。

他又指出,車手在訓練和比賽過後,需注意肌肉放鬆,有助降低肌肉酸痛、繃緊的情況,建議可透過運動按摩紓緩,並保持肌肉組織的狀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