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侖居」方案 閒置校舍建組合屋 聖若瑟學校料可供100伙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住屋問題迫在眉睫,港府近日亦表明,會考慮不同的民間方案,包括伙拍非牟利機構推社會房屋,以及研究興建組合屋。有基層團體建議,可利用閒置校舍作為過渡性房屋,並以空置達9年的觀塘道前聖約瑟校舍作研究例子,料改裝放置組合屋後,至少可提供100伙單位。

團體以觀塘道聖若瑟校舍為例,將空置校舍改建放置組合屋,可提至少100個單位。(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及香港珠海學院聯同多個關注團體,發布「侖居」方案,建議政府以閒置校舍作為過渡性房屋。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指,「侖」有條理井然及輪候意思,亦與「鄰居」同音,故有社區互助居所的含意;她表示現時規劃署及教育局轄下的閒置校舍最少有55間,當中有35間公開接受短租申請。

4人單位為主 料容納380人

平台與珠海學院建築學系進行一年的研究,以閒置9年的觀塘道前聖約瑟校舍為例,設計出改建方案,入住對象為輪候公屋逾3年的家庭,以及因政府執法而被迫遷住戶,租金會參考公屋租金。

負責設計的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碩士畢業生朱榮臻表示,該校位於市區,交通方便,加上鄰近多個屋苑,社區設施成熟。他又指,附近啟德大廈因為重建,不少住戶曾投訴遭逼遷,反映住屋需求殷切,希望可善用該校,用作過渡性房屋措施。

侖居的方案是改建閒置校舍,作過渡性房屋。(盧翊銘攝)
聖若瑟學校已空置9年,團體建議撥出予改建過渡性房屋,解決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盧翊銘攝)

「侖居」設計藍圖

每個單位成本93萬

過去一年,他曾實地視察約4至5次,制訂初步方案,擬議可於校內操場、課室等空間,改建拆牆放置約100間設獨立廚廁的組合屋,包括89個4人單位,單位面積介乎165至264平方呎,可容納380人。

他表示校舍總面積為9,921平方米,只有一半用作住宅,其餘為公共空間,如兒童遊樂場、跳蚤市場等,著重街坊的鄰里關係。至於總造價方面,據專業測量師估算,每個單位成本為93萬。

街坊冀有獨立空間

居住觀塘區的劏房戶阿玲稱,與女兒兩人住在100呎單位,月租4,500元,單位經常因電力過負而「跳掣」,「一開熱水爐就跳掣,都會擔心安全問題。」她表示社會房屋要與人共用單位,對有小朋友的家庭不方便,擔憂對方生活影響女兒作息,對比「侖居」的概念有獨立空間,又有活動空間,方案較為吸引。

+2

學者:政府需「拆牆鬆綁」

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系主任朱海山指,閒置校舍設基本排污及消防設施,料改建及建造組合屋需時約1.5年,時間比起建公屋最少快一半。不過,他強調校舍為非住宅用地,最終仍然當局「開綠燈」,「只要佢願意開綠燈,其實係可以幫到好多人,如果唔係淨係改劃土地用途都要2年或以上。」

平台表示其後會將方案交予區議會討論,希望取得地區支持後,冀日後能於立法會討論,最終獲政府採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