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問題困擾情緒 中女買樓花後突遭炒魷 陷供樓壓力爆抑鬱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住屋問題一直令港人懊惱,有市民更因置業問題而飽受精神情緒困擾。「2017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研究工作小組召集人、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稱,曾接觸一位30多歲女病人,剛置業後被「炒魷」,頓失收入,供樓壓力倍增,因此經常失眠,患上抑鬱症。該名女病人曾嘗試應徵新工作,惟個人精神狀態欠妥而苦無佳音。她經過數個月的藥物治癒後,才成功找到工作。
麥永接指,住屋問題與港人精神狀態有密切關係,建議當局應為香港市民提供合乎標準的房屋,提升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

麥永接(中)稱,許多中年人因置業問題而感到壓力。(文雪萍攝)

「2017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研究工作小組召集人、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稱,曾接觸兩位女病人因置業問題,而患上精神病,其中一名30多歲的女病人,與家人購入樓花後,突然被公司解僱,使原本負責7成供款的她,為餘下龐大的樓宇借貸及雜費感到徬徨,更因此患上嚴重抑鬱症及失眠,數個月後經藥物治癒才得到好轉。

中年女病人因賣樓患抑鬱症

另一位女病人則是40多歲,於2年前賣樓,並希望待日後樓價下跌後再入市,惟樓價長期處於高位,使她無法再入市置業,擔心做「無殼蝸牛」,使她經常胡思亂想、無法入睡,數周後更患上嚴重抑鬱症。麥永接稱,住屋問題與港人精神狀態有密切關係,特別中年人經常要面對置業問題,造成壓力。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稱,曾接觸一位中年的女病人,因無法置業而患上抑鬱。(iStock)

香港人面對置業壓力,精神健康大受影響,上述個案只是冰山一角。「2017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研究工作小組今年7月3日至8月22日以抽樣形式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了1,000名15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結果發現,2017年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為59.75,創過往3年新高。調查反映,負面情緒來源首3位分別是工作、學業及社會爭議,其中,23.5%人士認為工作非常影響及頗影響精神健康,情況與去年相若。

結果發現,認為居住環境對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的負面影響的受訪者比例有上升,由2016年的5.6%上升至2017年的8.6%。麥永接指,建議當局應為香港市民提供合乎標準的房屋,讓市民安居樂業,提升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

「SMART心情·好生活」微型博覽會將於11月11日在沙田科學園舉行,時間由上午11時至下午5時,推廣有關精神健康資訊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