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騙案中案】金融分析師被騙1166萬 被捕內蒙女博士自稱受害人

撰文:楊婉婷
出版:更新:

電騙停不了,警方拘捕一名內地女子,涉嫌與一宗電話騙案有關,涉及金額高達1000萬元。據了解,疑犯冒充內地公安及物流公司,致電予一名29歲金融分析師,其間行騙逾1000萬元。

警方於2017年8月28日接獲任職金融分析師的29歲男子報案,指於7月21日接獲自稱速遞公司預錄語音來電,電話其後轉駁至自稱上海公安局人員,訛稱事主牽涉內地一宗嚴重洗黑錢案,要求他多次轉帳指定金額至指定內地戶口。事主不虞有詐,分別超過10次透過親身及網上匯款至指定戶口,總金額為1166萬港元,直至事主向親友借錢時提及事件,始知自己遇騙。

被捕人稱被利用 騙徒用其戶口洗黑錢

經警方深入調查及鎖定目標,至昨日(9日)晚上9時,警方在紅磡區一住宅單位內,拘捕一名30歲持雙程證內地女子,她涉嫌是其中一個曾收取上述千萬騙款部分戶口持有人。據了解,被捕人士來自內蒙古,曾在港攻讀博士,也曾是電話騙案的受害者,多次向騙徒付款後,損失逾二百多萬。她被捕後向警方稱,自己也是被騙徒利用,騙徒聲稱可向她退回款項,要求她交出戶口,結果其戶口被人用作洗黑錢。不過,警方仍在調查其所述版本的真確性。

警方在行動中檢獲與案有關的銀行卡及大量匯款單,初步相信被捕人士在戶口收取騙款後,即日全數提取款項及匯至內地戶口。警方調查工作將包括追查與案有關騙款流向,被捕者有無涉及其他案件,以及她是否曾是其他電騙案中的受害人。調查仍在進行中,被捕女子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2月中旬向警方報到。

警方檢獲與案有關銀行卡、匯款單。(王譯揚攝)

警方反擊電話騙案專責小組東九龍總區重案組三隊總督察譚威信,當市民接獲可疑來電,要求他親身或以戶口處理不明來歷金錢時,應立即拒絕,否則可能觸犯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及洗黑錢罪,分別可被判處監禁10年及14年。

他又指,警方資料顯示,今年一月至九月警方共接獲716宗電騙案舉報,較去年同期732宗少16宗。不過,最盛行的假冒官員案有上升趨勢,佔總體電騙案7成,分別是2016年1月至9月的369宗及2017年同期的496,上升百分之38。總體損失金額由2016年1月至9 月的1億5000萬,升至今年同期的1億9000萬元。

假冒官員而有損失的案件中,七成受害人為30歲以下人士,百分之27.2的受害人屬暫居香港工作、讀書、探親的人。不少受害人多於一次存款予騙徒,當積蓄全被騙後,仍會向家人借錢。譚提醒,市民應警惕少留意香港時事新聞的親友,或突然需要大量現金人士。

譚又指,任何年齡、職業、背景者皆會成為被騙受害人。市民接到任何可疑來電,尤其是電話號碼前有加號時,要加倍小心。他提醒,香港及內地執法部門不會以預錄語音形式致電市民,要求市民交出個人資料或匯款;亦不會透過電話或網上要求市民交出個人帳戶、網上理財或提款機密碼;不會要求市民交出款項以證清白;市民亦不應下載不明來歷手機應用程式或登入不明網站。市民若接獲任何電話自稱內地執法人員,報稱市民身份被盜用及涉及內地嚴重罪案,並可支付金錢以加快調查,或支付保證金要求保密,又訛稱可以透過電話錄取口供,可能已經受騙。市民接獲任何可疑來電並需要協助,可致電警方24小時運作的防騙熱線18222。

警方指今年一月至九月的假冒官員電騙案較去年同期有上升趨勢。(王譯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