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華勝仗燃下屆區選希望 戴耀廷組聯盟冀掘出18萬隱形票

撰文:李偉欣
出版:更新:

中西區區議會東華補選,民主黨伍凱欣擊破低投票率魔咒,收復失落兩屆的議席,這場選舉的勝利,可說是下屆區選的一個小縮影。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早前曾提出「風雲計劃」,冀18個選區各自組成一隊非建制派聯盟,建立共同的民主品牌,以攻陷更多區議會議席,左右2022年特首選舉。
戴耀廷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計劃已取得進展,目前有約3個區願意成立聯盟,而負責協調選舉的民主動力名單上亦有約300名非建制派「素人」願意投身這場選戰。戴又稱,民主黨在東華區取勝,正反映「風雲計劃」在2019年區選的可塑性,打算將「東華模式」複製到十八區。

戴耀廷提出「風雲計劃」,希望擔當啟動橋樑的角色,與非建制黨派及地區組織磋商。(陳嘉元攝)

特首選舉結束後,戴耀廷隨即提出「風雲計劃」,希望協調民主派,在2019年的區議員選舉中,在港九、新界分別嬴得105個、112個以上的民選議席,從而讓民主派在選委戰中,取得選委會第四界別的117個選委席位,令北京難以操控2022年的特首選舉。

在上周日的中西區區議會東華區補選,伍凱欣以125票之微,「僅僅熟」險勝獲建制派支持的小學校長呂錦強。戴耀廷認為,東華區補選是反映民主派合作重要性的一個啟示。他說,若當初「中西區規劃及保育街坊聯盟」成員羅雅寧沒有轉向支持伍凱欣,非建制派的鐵票或會保不住,「兩個民主派一齊出就會輸」,而這個道理其實與風雲計劃一脈相承,他希望各個政團和社區組織都明白箇中道理,在下屆區選共同解決「撞區」的問題,「無理由成日都要人食『豬頭骨』,希望大家互讓互利」。

半年以來,戴耀廷擔當啟動橋樑的角色,與六大非建制大黨及地區組織磋商。他說,各個政黨初步認同他提出大方向,在十八區中,目前已有約3至4個選區願意成立聯盟,而民主動力的名單上亦有約300多人願意投身聯盟投身區選。戴耀廷說,他的目標不僅放眼2022年特首選舉,更希望非建制派重奪地區控制權,希望在來屆區議會推動400名民主派人士參選。

由提出佔領行動、雷動計劃,戴耀廷總是站在戰線前方,換來的風評好壞差半。現時的風雲計劃,他形容是轉守為攻。戴耀廷表示,區議會選舉中,主要的選民類別為民主派鐵票、建制派鐵票及個人服務票,而他希望找出第4類選民,即那些在立法會選舉中會投票,但在區議會不會投票的人。他說,這類人主要佔整體選民約10%,而當中接近8成屬於泛民支持者,以今屆立法會整體投票人數約為220萬來計算,即有約18萬名潛在選民,他稱這些為「政治票」。戴耀廷估計,這批選民不在區議會投票的主因,是認為可選擇的候選人較立法會少,以及民主派區議員的數目不足以影響大局,「他們(選民)認為民主派在區議會難以奪控制權,所以投來都無謂。」若能動員這批人出來投票,再加上地區的工作換來的服務票,便有助增加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的勝算。 

戴耀廷稱,風雲計劃成功的關鍵,在於協調18個選區,在每個選區成立一支認同民主理念及來自不同光譜、政黨、組織的非建制派聯盟,建立共同的民主品牌,以及招募和培訓非建制派素人,在2018年中開始落區積極備戰,針對社區需要提供服務,以累積地區服務票。他以足球隊來作比喻團結民主派不同光譜、整合不同光譜支持者的重要性,稱「例如有人鐘意睇美斯踢波,但可能某個位置不是由美斯踢,就好比某選區不是由選民心目中的候選人出戰,但美斯仍是在團隊中,觀眾都會一樣捧場」。

戴耀廷希望在入獄前可完成風雲計劃,冀在明年中找時機公布詳情。(陳嘉元攝)

戴耀廷認為,民主派若想吸引這批票源,必須向選民展示,若他們在區議會奪得控制權,承諾在現有法律規則下,在區議會層面帶來改變,而這就要考驗非建制光譜能否互諒互讓,建立一個共同的民主派政綱。他又笑言,歡迎建制派「抄橋」,因鼓勵更多公民參選,正是推動民主進程的一步。

因發起佔領行動,戴耀廷被控串謀作出公眾妨擾及煽惑公眾妨擾等罪,明年1月中作審前覆核,他對入獄早已有心理準備,惟希望在入獄前可完成這個計劃,冀明年中找時機公布詳情。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會尊重不同人士提出的方案,現時各個泛民板塊會根據民主動力的機制為選舉作出部署,他認為黨內需先做好自身的本份和準備工夫,才可增加泛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