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集體犯法不是法治問題

撰文:趙楚翹
出版:更新:
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今早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大談對法治的看法。(資料圖片)
銅鑼灣書店股東之一李波,失蹤3個月後,日前現身香港,惟未有解答以什麼方式回內地等疑團。(資料圖片)

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今早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再談李波事件,她表示至今李波的回應仍未能解除港人對一國兩制被動搖的憂慮。她較早前提過李波事件是回歸後最嚴重牴觸一國兩制的事,因其性質觸及到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包括言論和人身自由,加上李波「有口難言」般的奇怪解釋,令大家仍然會懷疑他自願還是被自願回內地受審,故就算事情「劃上句號」,香港政府和國際社會都應「做更多」,為市民追求「真相」,解開心中的刺。

本月20日,有反高鐵示威者因不滿較早前財委會在未解決「一地兩檢」問題下,「舉手通過」高鐵追加撥款,爬上高鐵工地的天秤抗議。(資料圖片)

撐陳弘毅說法 強調傾向「商議」致達共識

至於另一個涉及一國兩制的爭議話題——高鐵一地兩檢,譚允芝稱社會上有很多學者仍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希望達致令香港得益而又不損害一國兩制的做法,她透露自己偏向支持學者陳弘毅的說法;即使中央提出建議,再交由立法會審議,當中經過社會各方討論才表決是否採納建議,這做法便符合程序,又不牴觸基本法。她又表示,香港社會一直傾向「商議」多於「聽命令」,故若直接套用中央建議是「不理想的」。

另外,譚允芝提到香港法治問題。自2014年佔領運動到今年年初二旺角騷亂,都有大批市民參與遊行示威,甚或用暴力,有人質疑行為屬破壞法治;譚允芝則不認同這些不守法的行為是法治問題,反而是社會秩序出問題。她說,這些社會秩序問題可靠執法來解決,而檢視法治的效用,應基於三標準,包括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法律程序是否公義,以及法官能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審案。她認為香港現時的法治水平仍能維持。

「社會各持份者都應對法治有基本尊重」

不過,有見近年多了「政治凌駕法律」的想法,有網民於網上對持不同政見的法官公然辱罵,甚至揚言要「起底」,她批評這些行為都對整體香港社會毫無好處,「無論是執政者、政黨、社會階層、兩極化人士等都應對法治有基本尊重」,她認為在言論自由的社會下可作批評,但要適可而止。

譚允芝認為版權條例涉及技術問題,故很難三言兩語向公眾解釋,但強調自己中立。(資料圖片)

籲實事求是論版權條例 非以「嗌口號」方式

最後,譚允芝提到版權條例。被問到由最初不表態到公開表態的原因,譚坦言是因後期情況太亂,故認為有必要表明立場。她表示2011年時已提出此條例,批評當時有政客為條例加上「網絡23條」的名是「嘩眾取寵」,又籲市民要「拒絕口號」,因此條例牽涉很多技術性問題,故很難解答;惟強調自己並非為梁振英政府「拆彈」,稱自己一直「中立」,批評社會上有人抱着「你唔幫我就等如幫敵人」的心態是不可取的,籲大家實事求是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