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4成年輕思覺失調康復者 有中至高程度自我標籤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港大一項追蹤調查發現,在136名參與調查的15至25歳的年輕思覺失調康復者當中,有近4成康復者有中至高程度自我標籤,包括「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是思覺失調患者」、「思覺失調患者的身份對我來說是一種負累」等。負責調查的學者認為,有關情況比西方國家嚴重,並指已響起警號。

陳友凱表示,康復者自我標籤化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信效能感,嚴重影響社交和工作。(吳煒豪攝)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調查顯示,在72名男性、64名女性,共136名參與調查的15至25歳的年輕思覺失調康復者當中,經過3年追蹤調查後,發現有36.8%康復者有中至高程度自我標籤。
自我標籤情況首3項,包括「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是思覺失調患者」、「思覺失調患者這身份會為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思覺失調患者的身份對我來說是一種負累」,受訪者同意或非常同意百分比分別為61.8%、56.2%、53.2%。

促增精神科醫生人手

在自我標籤的預測因素方面,則包括發病初期陽性病癥嚴重程度、病發後未及治療的時間、曾有入院記錄、女性等。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康復者自我標籤化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信效能感,嚴重影響社交和工作,必須正視有關問題。

他指出,部分病人甚至不敢向僱主請病假,而是取年假到醫院覆診;而當局為了保障病人私隱,亦設有不註明覆診部門的名稱,以免標籤精神科病人。
陳友凱又認為,調查結果顯示,有關情況比西方國家嚴重,並已響起警號;他建議,當局可採取進一步措施,減少精神病人輪候時間,以及增加精神科醫生人手,以紓緩現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