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逢國諷《十年》可奪宣傳推廣獎 伍嘉良:應先觀看後評論

撰文:黎靜珊
出版:更新:
《十年》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馬逢國認為惹爭議,相反「宣傳推廣獎」更為適合。(電影劇照)

《十年》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後爭議聲不絕,有人認為是政治凌駕專業。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未觀看《十年》,但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電影人都要有「國民身分認同」,《十年》牽涉敏感分離主義,即使美國電影都要接受潛規則,「唔可以拍一套戲砌奧巴馬……會唔會拍美國分裂成52個國家?他們會認知唔應該做。」認為一個成熟、有足夠國民身分認同的電影人不會拍出《十年》。

《十年》導演歐文傑質疑馬逢國(圖)發表此言論能否代表業界。(資料圖片)

他指出電影人投選《十年》成為「最佳電影」,或因內地電影過去十年快速發展,對香港構成競爭,令電影人不容易找到合意的工作,投票反映「一些情緒或睇法的投射。」在他而言《十年》炒作一個議題吸引觀眾,如獲「最成功的宣傳推廣獎」沒有爭議。

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十年》,其中單元《本地蛋》導演伍嘉良今早在商台節目回應馬逢國指,從未聽過成熟電影人需要有國民身份認同,形容說法是「唔講邏輯同無知」,而且普通市民都知道應該先觀看再評論一套電影。他認為引發討論是好事,從不同角度考慮「最佳電影」評審,有層次討論意識形態及引起的迴響。不過,一些人沒有看過《十年》便評論,或批判製作成本低,伍則不予置評。

伍嘉良(左三)呼籲公眾尊重版權,不要下載流出的非完整《十年》。(資料圖片)

近日網絡流出《十年》影片,伍嘉良強調絕非官方版本,估計此失誤是在電影製作早期試片爭取放映機會時流出,當時未有大規模保護作品,惟有希望公眾尊重版權不要下載,並已聯絡影片分享網站封鎖影片、遇到可疑情況時彈出上載可能犯法的警告,因為此事已影響洽談中的海外版權。

另一單元《方言》導演歐文傑表示沒有想過複製《十年》,沒有計劃再拍被指「激」的電影,只會堅持憑感覺拍出自己想帶出的訊息,未必屬於政治或社會題材,現參與有關教育議題的劇本。他回憶籌組拍攝《十年》時,正值雨傘運動,曾想放棄講述語言故事,轉而批判指鹿為馬的現況,但最後不願過於情緒主導而保留《方言》。伍嘉良則想過探討警權,包括警察訓練細節等,但篩選過後決定從小市民角度談「本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