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新年傳統初一食齋、初三「掃窮」 多少習俗你會做?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新春將至,農曆新年拜年、逗利市一般市民大眾「指定動作」,但除此以外,其實尚有不少傳統習俗,包括初一要食齋,初二不可食牛,大家有幾多習俗會跟足?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為《香港01》歸納大年初一至初七的傳統習俗,讓大家了解宜忌。

在新界鄉村,仍會保留不同的風俗慶祝新年。(資料圖片)

年初一「收爐」食齋 不宜掃地​

除祭祀祖先及拜神以得保佑,原來傳統上要食齋。春節喜慶,殺生不宜,其次因為大年初一「收爐」休息,不會煮食。

當日會食什麼?其實自年廿三及廿四起,市民送走「飲食之神」灶君後,就會準備豐富的過年食品如蒸糕及炸物,包括煎堆、爆穀、炸油角及茶素等,年初一後就可慢慢享用。當日,晚輩亦會到親戚家拜年,按次序會先到男家。另外,當日不宜掃地,免「掃走」財氣,直至初二才解禁。

中國人吃開年飯,一般不少得魚和雞。(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年初二開年飯不食牛

中午吉時食開年飯,眾所周知,若僱主請食「無情雞」就大事不妙,表面感謝員工過去的辛勞,但就暗示要他「執包袱」走人。

但事實上,古時一般民眾開年飯菜可食還過神的豬及雞肉,但不會食牛肉,因為當時農業社會,牛為耕田之用,故不會殺牛。不過時移世易,市民大魚大肉外,更會流行吃圍村「盤菜」及馬來西亞引入的「撈起」,即將魚生及生菜絲等攪拌,意思「風生水起」。而晚上就會有拜年活動,丈夫就會帶子女到太太的「娘家」拜年。

現時普遍市民會於年初三到車公廟參拜。(資料圖片)

年初三「掃窮」

赤口,忌外出向親友拜年,防招惹口舌是非。另外,亦有清理垃圾的風俗,名為「掃窮」,寓意新一年新開始,「窮去富來」,希望日後不會捱窮。原來現時本港在新界北區及客家人尚保留此風俗,但有部份人會選擇初五才「掃窮」,以免太早送走財氣。

年初四、初五 迎財神

年初四、初五為迎財神及祭財神的日子,又會準備肉食及果品迎接灶君歸來,不過現時已甚少留有此傳統。年初六傳統上為食「開年飯」的日子,不過現時已大大提前至年初二。

年初七「人日」食七菜粥​、及第粥

「人日」,即人的生日,傳統上會食白粥、七菜粥及第粥,寓意「豐衣足食」。七菜粥的諧音寓意包含:芹菜為「勤力」、蒜則比喻做人較「化算」、蔥取其「聰明」、韭菜為「長久」、芥菜就有「計謀」、白菜取其「清白」及蕎為「竅妙」。

及第就有「狀元及第」的意思,寓意順利得到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