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改革】病人家屬批評醫務聆訊緩慢 議員促加快審議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立法會周一(4月11日)就醫委會改革進行的《醫生註冊條例》修例,舉行第2次會議。出席的28名發言人士包括多名醫生、醫護團體代表及醫科學生。部分醫生及組織代表都表示歡迎增加4名非業界委員的建議,但就強調委員會的委任及選舉委員之比例,須維持一比一。有醫護團體擔心由業外人士處理投訴,只能以常理判斷,或會適得其反。病人家屬希望加快醫務聆訊的步伐。

(資料圖片)
藝人張崇德(左)及劉美娟(右)用上9年時間為出生後夭折的兒子「伸冤」討公道。(張善彤攝)

有病人家屬批評醫務聆訊進度緩慢,個別醫生就建議聆訊增設扣分制及優先次序。有病人家屬出席公聽會時表示,作出投訴後6個月才收到醫委會通知進往宣誓,然而當時仍未知道醫委會是否接納投訴,亦不知苦等至何時,形容過程極之緩慢。而藝人張崇德及劉美娟出席公聽會時表示,面對醫療事故的家屬同是希望盡快尋得真相,而非怪責任何人,期望醫療制度可作出改善,加快處理過程。

家屬冀加快醫務聆訊步伐

醫務會初步偵訊小組主席蔡堅表示,初級聆訊小組每年接受500宗投訴,而現時只有2位文職秘書,實屬嚴重不足。他表示,要細閱一個投訴的相關文件,至少需時1星期。而過程中,要尋找免費專家證人寫報告,同樣需時及相當困難,等候一個證人就約需時3個月,有時甚至花上一年以上。

蔡堅認為,如無額外委員擔當初級聆訊小組的主席及副主席,而只增加4名業外委員,或改用「4+2-2」的方案,根本無可能增加偵訊小組的速度。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就提出「扣分制」的建議。他指出,如醫生所犯之錯誤並不影響病人福祉,可考慮扣分制,從而減少複雜的聆訊。

劉慧卿表示了解醫委會改革的草案具爭議性,形容現時形勢險惡,擔心趕不及政府換屆前達成共識。(資料圖片)

議員憂草案再拖十年

出席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香港西醫工會、香港醫學會及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等組織發言人,均強調委任及選舉委員一比一的重要性。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指出,醫委會有責任維護醫療界水平,及給予市民對醫療制度信心。他又指出,醫療偵訊多涉及技術及學術性問題,需依賴專業人士處理,認為「一比一」可維持業界水平。

醫科學生陳子泰就形容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所提出的「6+6」建議理性務實,能達至雙贏局面。他指出:「建議同樣能使業內外人士比例達至1:3,又能增加人數,亦能保持選舉委任比例平衡,回應改革期望維護專業自主,實為雙嬴。」

有立法會議員就質疑政府未必能於7月16日立法會換屆的「死線」達成共識,通過草案。立法會議員劉慧卿相信,社會早有改革架構的共識,制度亦要與時並進,形容花上廿年時間討論非常荒謬。劉期望於7月16日前能達成共識,走前一步,再交由下屆政府接手,她表示,如「死線」前未能做到,或需再花十多年時間處理。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袁銘輝回應指,局方有信心於7月16日前處理好草案,但仍需依賴各方合作,以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