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情緣騙案】女受害人佔95% 多高學歷 損失1.07億元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近年整體罪案數字持續下降,惟詐騙案件仍處較高水平,去年佔整體罪案的12.7%,包括網上商業騙案、電話騙案、商務電郵騙案、「網上情緣」騙案、街頭騙案等。據當局文件顯示,其中網上商業騙案於去年有1,996宗,損失金額達3,400萬元,較前年上升。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今午(6日)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上表示,去年該類騙案的破案率為21.5%,承認凡涉及科技罪案及海外地址,破案率長期偏低,故要從預防工作入手,呼籲市民要謹慎交易,包括注意有關交易平台有無設置「第三方託管機制」。

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提醒,若市民於受騙後24小時內通知警方,是較易追回騙款,否則騙款流出海外,則更難追回。(資料圖片)

買賣雙方以個人名義在網上平台交易的詐騙案,情況令人關注,區志光表示,網上商業騙案主要是本地犯案,包括涉及收到偽冒貨物,或支付款項後未能取貨等,當中涉及買賣演唱會或主題公園門票。區志光指,若是跨境網上交易,執法方面有困難,與海外執法機關聯絡需時。

「網上情緣」騙徒多身處海外​

至於「網上情緣」騙案的宗數及損失金額持續上升,去年共有235宗,損失金額達1.07億元,95%受害人為女性,一般擁有較高學歷並懂得利用電腦及能以英語溝通,騙徒一般身處海外及利用境外戶口收取騙款。區志光指,警方已加強與海外執法機構合作打擊。

街頭騙案「祈福黨」回升 受害人均為長者

街頭騙案在過去5年趨勢反覆,去年則明顯回升,錄得90宗並涉800萬元損失,當中約60%個案涉及「祈福黨」,向長者訛稱其家人身體不適或「撞邪」,藉詞索取金錢或貴重物品消災解難,並「偷龍轉鳳」騙去財物,該類手法騙案所引致的金額損失佔整體的約87%。

「假冒官員」佔整體電騙70%

近年肆虐的電話騙案雖然呈下跌趨勢,但去年的總損失金額較2016年微升3.5%至2.29億元,仍處高水平,涉618名受害人,當中75%為30歲或以下,近半是新來港人士。犯案手法仍以「虛構綁架」、「猜猜我是誰」及「假冒官員」三種為主,其中「假冒官員」佔整體電騙的70%。

提醒受騙後24小時內報案

區志光表示,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收到的求助個案,如涉及刑事成份,才會轉介跟進。他提醒,若市民於受騙後24小時內通知警方,是較易追回騙款,否則騙款流出海外,則更難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