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病魔搏鬥逾50年不放棄 學者:存活多年情況比較罕見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物理學家霍金一生與病患搏鬥,在今日(14日)與世長辭,享年76歲。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系名譽教授黃家星表示,霍金患有運動神經細胞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在一般情況遇上比較惡性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硬化症(ALS),可能兩、三年後已經離世。
黃家星又稱,目前該疾病仍然未有藥物能根治,近年呼吸機及各類照顧方法日漸完善,令患者壽命延長,但如霍金般可以存活多年,仍然「比較罕見」。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視覺中國)

1963年,霍金在牛津大學修讀研究院時,行動開始變得笨拙,後來確診患上運動神經細胞萎縮,醫生亦評估他會在幾年之後去世。霍金的病情一直惡化,逐漸喪失活動、說話能力,但一直活到今天,更在黑洞、奇點理論等範疇作出重大貢獻。

患者肌肉萎縮 呼吸進食亦受影響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系名譽教授黃家星指,霍金患上的是運動神經細胞疾病,令控制全身肌肉活動的神經單元受到影響。他解釋,患者初期癥狀為肌肉抽搐、無力,之後出現萎縮,漸漸失去功能。另外,如口部肌肉退化,患者的說話能力亦會變差,「可能要靠鼻腔講嘢」;隨著病情惡化,患者負責呼吸、飲食的肌肉亦會退化。

中大學者黃家聲指,霍金在患病後存活多年,「比較罕見」。(資料圖片)

霍金患病多年,黃家星相信他「未必是患有傳統的ALS」,因一般患者在肌肉日漸退化後,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吞嚥等症狀,存活時間僅得兩、三年,而霍金存活至今「比較罕見」。

暫未有療法根治 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到底疾病成因是甚麼?黃家星指,運動神經細胞疾病成因有不少,主要研究顯示來自遺傳性,不同患者的退化速度亦有差異。另外,黃又提到,雖然學界對於運動神經細胞疾病進行不同研究,惟至今無療法可以根治,多年來亦只研發出一種藥物,減慢肌肉萎縮程度,但治療效果亦不明顯。反而其他輔助療法就有較明顯的改善,例如呼吸機更加普遍、營養治療等,如有人協助打理日常起居飮食,患者壽命得以延長。

至於在香港的情況,黃家星指在2011至15年期間,估計有400至500人患有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相信近年數字亦相若,「相信會有幾百人」,在香港仍屬「罕見疾病」。他又提到,過去數年的「冰桶挑戰」以及與該病相關電影等,都有助市民認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