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通過非原址換地申請 一級歷史建築甘道23號大宅料活化保育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位於山頂區、有逾130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甘道23號大宅「Carrick」保育展拉鋸多年,終有定案。行政會議今日(27日)通過政府與甘道23號的業主進行非原址換地,以保育該幢歷史建築作活化再用。新地段是在甘道另一邊的一幅政府土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屬綠化地帶,行會批准日後改劃為「住宅(丙類)6」地帶。而甘道23號大宅交回政府後,政府計劃把該幢歷史建築活化再用。

位於甘道23號的歐式建築Carrick有逾100年歷史,獲評為一級文物。(資料圖片/區議會文件)

甘道23號大宅在2011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即屬「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發展局指,根據已獲批准的換地協議,業主會把甘道23號大宅及整個地段交予政府作保育和活化之用,同時政府會把鄰近一幅面積相同的地段批予該業主,以供發展私人住宅。

批予該業主的新地段位於現有大宅地段以南、在甘道另一邊的一幅政府土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與現有地段相若。由於新地段屬「綠化地帶」,行會同時通過修訂山頂區分區計劃大綱圖,把將該地段由「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丙類)6」地帶,以便落實換地方案。

城規會早前建議將山頂甘道23號的大宅「Carrick」對面的綠化地,改劃為住宅用地。(江智騫攝)

據大宅擁有人和記黃埔管理(天盛)向城規會遞交的申請,該地段將興建一幢兩層、共8.75米高的住宅,地積比為0.51,住用面積約5000多平呎。該土地亦會提供兩個私家車車位及不少於232.26平方米的私人休憩用地。住宅一樓以臥室為主,有一間主人套房及4間套房;地下則是廚房及客飯廳。

+1

業主需支付十足市值地價 大宅日後可供公眾使用​

發展局發言人指,政府已考慮了多個經濟誘因,包括原址換地、轉移未用的發展權等,惟這些方案均不可行。最後業主根據政府訂定的非原址換地原則,考慮數幅替換用地,並與政府達成共識,同意採用現時的非原址換地保育方案。在換地安排下,業主除了要按既定政策為換地支付十足市值地價外,亦須確保甘道23號大宅在交回政府時,其狀況必須令古物古蹟辦事處滿意。甘道23號大宅交回政府後,政府計劃把該幢歷史建築活化再用,以供公眾使用。

陳淑莊:不可與景賢里相提並論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出,今次「非原址換地」的方案,不可與景賢里的個案相提並論,因景賢里換地的地段位處斜坡,但今次甘道大宅則作為郊野公園及住宅的緩衝帶,有其特定用途,「每一個例子都係唔同,雖然之前係試過(換地),但每個綠化帶都係唔一樣。」

她續指本港土地珍貴,公眾卻無法就換地方案發表意見及參與商討過程,批評透明度不足,擔心今次成功換地會成為壞先例,日後的換地方案會續向有保育價值的綠化帶「開刀」。

甘道23號大宅建於1887年,是一所私人住宅。首名業主為法蘭些士。法蘭些士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尤其就「妹仔」事宜的調查工作,以及為訂立保護婦女和女童的《保良局法團條例》擬訂相關規則等,素負盛名。此外,大宅是山頂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歐式洋房之一。當年興建該建築物時,山頂纜車尚未開通,所以該建築物是靠苦力建造的。

大宅目前由發展商和記黃埔管理(天盛)擁有,和記黃埔早前申請將其擁有的一級歷史建築山頂甘道23號,與毗鄰香港仔郊野公園咽喉位置的綠化地非原址換地,遭環保團體反對。其後和記黃埔再申請將甘道23號對面的政府土地,即新地段非原址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