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環境欠佳 9成劏房戶現精神壓力  團體促設室內環境最佳範例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現時全港共有115,100個居住環境欠佳的單位,當中有9.27萬個屬劏房。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和社區工作部於去年2至3月,成功訪問了104個劏房家庭。
結果發現,逾9成劏房戶認為住屋問題是主要的精神壓力來源,並有逾8成住戶表示精神因此受到困擾。團體建議,政府可考慮為所有未受規範的單位,訂立室內環境質素「最佳執行範例」,如須設有窗口等,以改善基層的基本生活環境質素,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羅景強(右一)指出,在研究中發現劏房環境中的災害風險顯而易見。(文雪萍攝)

10名劏房戶中9名出現精神壓力困擾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和社區工作部於去年2至3月,成功訪問了104個劏房家庭,發現逾9成劏房戶認為住屋問題是主要的精神壓力來源。團體於同年10月,與10名劏房戶作深入訪談。結果發現,當中有9名受訪者表示在搬進劏房後出現精神壓力困擾,其中兩位更確診患有情緒病。

在情緒健康量表結果亦顯示,有7名受訪者分別出現抑鬱、焦慮和壓力症狀,如經常口乾、失眠、手震等情況。

其中受訪劏房戶十女士(化名)與家人住在劏房有7年之長,現時一共四人居住於面積僅有150呎單位。十女士較早前發現單位的天花板出現滲水情況,而該位置下方剛好放有一個電掣及電腦。由於電掣位置不能改動,她曾要求業主即刻處理,惟僅獲回覆指以保鮮紙包起「頂住先」;業主在三周後才協助她修理天花板的問題。

劏房環境災害風險高

是次研究調查員羅景強指出,在研究中發現劏房環境中的災害風險顯而易見,包佈滿雜物、走廊普遍狹窄、多戶共用同一電源等,容易發生電線燒焦及短路情況。

陳清華建議,政府可資助劏房戶、寮屋及木屋區住戶等,購買相關防災用品。(文雪萍攝)

建議設立室內環境最佳執行範例​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建議,政府可考慮為所有未受規範的單位訂立室內環境質素「最佳執行範例」,如須設有窗口、不能廚廁相鄰等,並鼓勵劏房單位的業主實行,以改善基層的基本生活環境質素。

他亦建議,政府可資助火災或其他安全衛生風險高危住戶,如劏房戶、寮屋及木屋區住戶等,購買相關防災用品,強化住戶的應災能力。